要办两个中型大米加工厂,想去佐佐木,设备齐全。

大米加工设备工艺分为大米预清洗、砻谷分离、碾米和成品整理三个阶段。大米清洗工段的工艺流程为:大米→初步清洗→除杂(沙子、金属、稗草等。)→谷物清理。

脱壳分离工段的工艺流程为:脱壳→脱壳→稻壳分离→脱壳分离→脱壳。

碾米及成品整理的工艺流程为:粗洗→一次碾米→二次精碾→分级→冷米→白米分级→抛光→白米分级→二次抛光→选辊→选色→配米→计量包装→成品入库。

大米加工设备主要由:杂粮清选机、去石机、脱壳机、分离机、碾米机、分级机、大米色选机、抛光机、输送机等组成。

1.车间工艺布置的类型和特点1.1工棚布置

棚式布置主要用于处理能力在100 t/d以下的工艺设计,多用于30 t/d、50 t/d、70 t/d等加工厂,工艺流程短,布置简单,总体投资低。适用于小型加工厂、粮库应急加工或出口型成套机组。

建筑设计主要采用中间无柱的大跨度门式钢结构,可最大限度利用棚内空间布置设备,设备平台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结构。设备布置呈直线布置,长度较短,便于操作和管理。典型布局如图1所示。

1.2天井布局

天井布置主要利用车间内的设备平台和土建空间,形成车间内的天井,有利于采光,使车间宽敞明亮。这种布置主要用于100 ~ 300 t/d处理能力的工艺设计,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地区特点,可采用单线或双线布置。双线布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生产,适用于中型加工厂。

有两种主要的设计形式:

(1)采用混凝土平台钢结构棚设计,主要采用大跨度无柱钢结构设计,采用混凝土或钢结构平台布置设备。优点是钢结构施工,安装周期短,投资相对较低,缺点是车间整体形象稍差。这种形式经常被私人碾米厂使用,典型的例子如图2所示。

(2)采用钢结构吊挂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采用局部钢平台吊挂,节省土建费用。优点是混凝土建筑设计可以大大增加车间的使用寿命,降低车间噪音,提升企业整体形象,保证食品安全。缺点是建设周期较长,整体投资略高。一个典型的例子如图3所示。

1.3瓷砖布局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配备参观走廊、提升品牌形象、保障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大米加工企业关注的焦点,车间设计形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推动了平铺式碾米机设计形式的发展。主体建筑方案为三层混凝土结构布置,1层为提升设备基础层,第二层为主机设备层,第三层为缓冲及提升设备头层。分层布局实现了各类设备的分区管理。

在平铺式布局中,参观走廊和主机设备布置在二层,与控制室在同一层,便于设备管理和维护,其产量范围为100 ~ 1 000 t/d,受单机产量限制,100 ~ 220 t/d生产线可单线布置,大于220 t/d的生产线需两条或两条以上并行布置。由于采用多层混凝土结构,平铺式布局具有各层分工明确的优点,便于生产区和参观区的隔离;缺点是土建费用高。但由于其功能划分明确,设施齐全,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成为用户的首选。

典型的平铺平面图和站点地图如图4和图5所示。一般有四个区域:参观走廊、设备区、除尘区、管理区。设备区可根据车间产量单线或多线平行布置,参观走廊用玻璃幕墙与主设备层隔开。除尘区和设备区用实体墙完全隔开;管理区一般为主要设备区设置。

1.4高层布局平铺布局考虑到碾米机、抛光机等主机的人工操作,主机一般布置在同一楼层,方便操作,减少人员数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瓦片布局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日益显现。

随着近年来单机加工设备尤其是多机组立式碾米机的发展和应用,自动化程度也有所提高。高层布局的设计方法日益成为发达地区碾米厂设计的趋势。高层布局充分利用了高空间的发展,设备布局层层展开,仍需人员操作的设备尽量安排在一层,如图6所示。既解决了平铺布局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又保证了操作的便利性。

这种布局的缺点是对碾米机的管理和自动控制设备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增加自动控制设备的配置,利用温度、湿度等传感参数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