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第一章?通过正确的观点获得和平和幸福。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想要和平和幸福。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真正的方法来带领他们走出苦难。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因为人们的追求而产生的。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可以引导人们停止痛苦。

痛苦的原因

佛陀发现了痛苦的原因。根据佛陀的教导,所有的法律都是由原因而生的。世间万物皆有因,没有一件事是无缘无故的。佛要解脱苦,就要找到苦的原因。病因根除了,也就无果了。佛陀觉悟后,发现苦因是贪,包括各种贪、欲、欲、执着等等。

对爱情的贪婪是痛苦的原因。哪里有贪婪,哪里就有痛苦。当我们能摆脱贪婪时,我们就一定能摆脱痛苦。对爱情的贪婪也是一个原因。无因,贪不会生起。贪爱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因缘造成的心理过程。佛陀发现邪见是对爱的贪婪的原因,这被称为释迦牟尼的观点或我的观点,即他相信有灵魂,他自己,我或你,人或一切众生。所以,我认为是贪恋的原因,贪恋导致痛苦。那么邪见的成因是什么呢?

佛陀指出:对身心自然过程的无知是邪见与灵魂或我的原因。透过透视或正确了解身心两个过程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摆脱无明。由此,我们知道了因果定律。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因果链:无知是因,邪见是果;邪见是因,对爱情的贪婪是果;贪爱是因,苦是果。

所以我们知道,如果能正确认识身心现象,有积极的看法,就能消除无明。当无明被打破,将不再有灵魂、我、人或众生的邪见。当邪见被移除,贪婪将不会出现。当贪婪被根除,就不会有痛苦。这样,我们就能摆脱痛苦,体验痛苦的停止。

邪见的事业

我们应该思考:对身心过程的无知是如何导致有灵魂或自我、人类或众生、“我”或“你”的邪见的?邪见是如何导致贪婪的?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理解身心两个过程的真正本质,把它们当成了人、众生、灵魂或自我。所以,那个人,众生,“我”或“你”想发财,想当国王、王后、总统、首相或百万富翁,等等。这种想当女王或总统的欲望就是贪婪。贪婪产生于某人或众生、灵魂或自我、“我”或“你”的邪见。

如果我们想要摆脱这种欲望或贪婪,我们必须摆脱它的原因。它的成因是什么?如我之前所说,欲望或贪婪的原因是某人或众生,我的灵魂或我的邪见。当邪见被移除时,就不会有成为富人、国王、总统等的欲望。成为某某人、得到某样东西、拥有某样东西的欲望,是由某个人或众生,“我”或“你”的邪见引起的。当我们心中有欲望或爱时,就会带来种种苦难。

当我们执着于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房子,我们会担心它。如果房子着火了,那就惨了。悲伤是主要的一种痛苦,是我们对房子的执着造成的。再比如,如果我们执着于我们的亲人、朋友、孩子或者父母,这种执着也会导致我们的痛苦。当我们依恋我们的孩子时,我们会担心他们的健康和教育。如果他们没有通过考试,我们会不高兴,会感到难过。这种苦是苦了心,是孩子的执着造成的。所以,执着是苦的原因。

坚持从何而来?毅力起源于邪见,邪见把身心过程看成是成人或众生、灵魂或自我、“我”或“你”。当“人”的概念被打破,就不会有坚持,也不会有痛苦。

如实观察

佛陀指出:如实地观察身心两个过程,就能正确地理解其本质。当我们想要真实地认识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应该真实地观察和看待它,不需要分析,不需要逻辑推理,不需要哲学思考,不需要任何先入之见。我们应该非常认真和真实地观察。

比如看手表。当我们没有非常用心和仔细地观察手表时,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它。当我们非常用心、非常仔细地看这块表时,我们看到了它的商标、设计和图案。我们只知道这块表是精工的,有国际时间表,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不如实观察,或者我们的观察有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我以前见过这款手表,它的品牌是欧米茄”,那么当我们看到这款手表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它当成欧米茄手表。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用心仔细的观察手表。我们看到的时候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导致我们对这块手表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如果抛开先入之见,只要用心仔细观察,就会真正理解:这款手表是精工品牌,日本制造,也有国际时间表。因为我们放下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欧米茄”,才能真正理解这款腕表。

同样,当我们想要正确理解身心过程的真正本质时,我们决不能分析或思考身心过程,也不能推理或使用任何智力知识或任何先入之见。我们必须放下一切,保持纯粹的专注,真正意识到现在正在发生的身体和精神现象。这样,我们就能如实地看到身心过程。感觉热的时候,要观察热的感觉,标上“热”。感觉冷的时候,要观察冷的感觉,标上“冷”。当你感到疼痛时,你应该观察疼痛并标记“疼痛”。当你觉得幸福的时候,你要看着幸福,标上“幸福”。生气的时候要观察,标记为“生气”。难过的时候要看着难过的地方,标上“难过”。当你感到悲伤或失望时,你应该真正意识到悲伤或失望的感觉。

我们必须如实地观察每一个身心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真正本质。正确的理解引导我们消除无知。当无明被打破,我们就不会把身心的过程当成人、众生、灵魂或我。如果我们只把身心的过程当成一个自然的过程,就不会有贪欲。当贪婪和爱被去除时,我们将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痛苦将会停止。因此,观察身心过程的真正本质是消除痛苦的方法。这是佛陀在四年静初教我们的方法。

在这部经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如实地观察身心现象。有四个地方可以阅读:

1,身心;

2.阅读场所;

3、头脑;和

4.法律部门。

没有选择的意识

在观察生理和心理过程时,你不必选择任何心理或生理过程作为冥想目标。心会自己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任何心理或生理过程作为冥想的目标,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个目标持之以恒。在冥想期间,观察头脑会选择自己的目标,也许是快乐或痛苦,或者是腹部的运动。虽然我们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腹部运动上,但是如果疼痛变得更加明显或者显著,心脏就不会停留在腹部运动上了。观察心自然会转移到痛苦,观察痛苦,是因为心被强行拉向更明显的感受。所以,我们不必选择目标,也不能选择目标。我们只是观察自己的头脑,选择自己的目标。

例如,通过密切关注疼痛,疼痛消失,心脏将关注另一个更明显的目标。如果背部痒的感觉比腹部的运动更明显,心脏就会转移到痒的感觉上来观察。当痒的感觉消失后,心脏会重新选择,比如腹部运动,作为自己的目标,因为腹部运动比其他目标更明显。如果快感比腹部运动更明显,心脏会选择快感作为目标,并标记“喜悦”

所以观禅的原则就是如实地观察任何明显的身心现象。内观冥想不仅非常简单容易,而且非常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消除痛苦的目标。

吃饭的时候,你要意识到吃饭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动作。伸展手臂时,要注意伸展动作。当你的手接触勺子或食物时,你应该观察这种接触。拿勺子的时候,看拿着的感觉。将勺子插入咖喱酱时,注意插入。舀出咖喱酱时,注意勺子。这样,如实地观察进食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动作,因为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身体过程,才能去除邪见无知的原因。同样,当我们洗澡、上班或做家务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所有的动作和运动。

在禅修营中练习禅修时,我们要密切、准确、真实地观察脚的动作,如抬、推、落等。

标记或冥想。

在观察任何一个目标的时候,都需要做标记或者默念。抬脚走路的时候,要标上“抬”。当脚向前推时,标记“推”。着陆时,标记“坠落”。像这样标记“举、推、放”。马克紧密而准确地引导心灵到达冥想目标,这有助于冥想者专注于冥想目标。但是,也许有些禅定者不需要标记,只需要观察目标。他们应该非常专注地观察脚的运动,从举起动作开始到落下动作结束。心应该非常紧密地跟随脚的运动,不需要思考或推理。这样,我们可以培养更深的专注力。

禅修之初,心往往会跑偏。每当心跑掉的时候,就要跟着心走,观察它。如果你想家了,就要如实看待这个念头,想消失的时候就说“想,想”,继续冥想,像往常一样标记“举,推,落”。

舍莫萨(斯玛塔)和内观(内观)

我们应该知道冥想和瑜伽冥想的区别。“Shemota”的意思是平静、从容、光明。请注意,当你深深地专注于冥想目标时,你的心会变得安静和轻松。舍莫塔冥想的目的是在一个单一的目标中达到深度的确定。所以舍莫塔禅定的结果就是证明深度的确定,比如安全的确定或者接近的确定。注意,当你深深专注于冥想的目标时,你可以在目标上休息,远离一切烦恼,比如欲望、贪婪、仇恨、欲望、傲慢、无知等等。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远离五盖时,我们会感到平静、轻松、快乐和安详。所以,舍莫塔禅修的结果是通过证明深度的确定,比如安全或邻近的确定,来获得某种快乐,但这并不能让我们正确理解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

《纯道论》描述了40个舍摩他禅定的种子场。舍莫塔禅修者可以把这40个业力地点中的任何一个作为业力地点。比如《纯道论》说,他要以红色为禅定之地,就在墙上做一个离地两尺的红色圆圈。红圈要有圆盘那么大,颜色要正红色,均匀光滑。红圈做好了,他就坐在离墙两尺远的地板上,盯着红圈,专注地默念着“红,红,红”。如果心逃跑了,他不跟着心走,而是把它拉回冥想的目标——红圈。他应该再次关注红色的圆圈,并标记为“红色,红色,红色”。这是舍摩塔冥想的简单方法。

瑜伽冥想的目的是通过正确理解身体和精神过程的本质来停止痛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一定程度的确定性,这可以通过不断观察身体和精神的过程来证明。如实观察精神状态或身体过程。冥想的目标有很多:快乐是冥想的目标,愤怒、悲伤、身体疼痛、僵硬、麻木等等也是冥想的目标。

Shemota和Vibasana的目的和结果不同,方法也不同。

回到我之前说的。当你冥想时,观察你的脚的运动——抬起、推动和落下。冥想开始时,头脑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于脚的运动。当提防妄想时,专注地观察妄想的心,直到妄想的心消失。妄想的心消失后,才能照常观看脚的动作。注意把注意力集中在脚的运动上,我们在冥想的过程中知道或体验脚的运动,而不是脚的形状或身体的形状。抬脚的时候,心里说“抬”;蹬脚的时候,心里说“蹬”;当你安定下来的时候,在你的心中冥想

《秋天》当我们认识到脚的运动只是运动的自然过程时,我们也认识到观察脚的运动的心是心的自然过程。所以我们正确的理解,举的动作是一个过程,观察举的心是另一个过程。推的动作是一个过程,观察推的心是另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完全理解了物质和精神现象的两个过程。我们完全理解这两个过程只是生理和心理现象的自然过程。我们不会把他们当作成年人、有知觉的生物、“我”或“你”。然后,将没有人,灵魂或我的邪见。当邪见被移除时,将不会有导致痛苦的贪婪或欲望。因为没有贪欲,就不会有苦,苦其实就是贪欲的结果。当我们意识到提、推、落这些动作只是自然过程时,这一刻我们就可以证明痛苦已经停止了。

当我们继续打坐时,正念变得越来越稳定、持久和强大,我们的专注力也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强。当专注力变得更深更强时,对身心过程的透视或洞察就变得更清晰。这时候我们看到一系列的提升动作一个接一个的上升消失,一系列的推动动作一个接一个的上升消失,一系列的下降动作一个接一个的上升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过程是永恒的。每一个运动的过程都是无常的,生下来之后很快就消失了。移动的过程不是一个恒定的过程,而是一个很短的过程。因此,我们认识到身心过程的三个特征之一——苦。当我们认识到移动的物理过程的无常和苦性时,我们就不会把它当作一个永恒的实体——人、众生、灵魂或我。这种观点认为,身体和精神过程没有我,没有灵魂,没有自我的本质。所以我们看到了身心现象的三个特点:无常、苦、无我。

明白四圣谛

通过以这种方式练习,冥想者一步一步地体验到对身体和精神过程的所有层次的洞察力。在达到最后一层智慧之后,他证明了第一层智慧意识,也就是舒陀的智慧。在获得第一智慧的那一刻,禅修者明白了四圣谛:苦谛、聚谛、灭谛、道谛。

当他意识到身体和心灵是不断变化的现象时,他认识到了痛苦的事实。最终去除了苦因——贪爱,禅修者到达了苦的尽头。

八正道

在那一瞬间,他完全发展了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当禅修者能够专注于禅修的目标,也就是身心过程,他就开始发展八正道。如何发展?例如,当他的思想集中在他的脚的运动时,他必须取得精神进步,这就是所谓的“积极进步”。因为这种勤奋,他可以意识到自己脚的运动。这种觉知是“正念”,因为它引导他正确理解身体和精神的过程。当他的心很好地专注于脚的动作时,专注逐渐变得更强、更深,这就是所谓的“正定”。禅修一开始心就跑掉是很自然的。起初,无论冥想者如何努力,头脑都不能停留在脚的运动上。因此,当头脑意识到脚的运动时,头脑同时升起,引导头脑到脚的运动,这是冥想的目标。这种引导心念达到禅定目标的心念,叫做“正念”。积极思考的作用是引导头脑达到冥想的目标。这样,头脑就很好地聚焦于冥想的目标——脚的运动。然后,头脑看到运动身体过程的真正本质,并正确理解运动是一个自然过程。这种认识就是“正见”。因此,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脚的运动时,我们发展了八条正道的五个分支。分别是:积极勤奋、正念、正定、积极思考、积极主张。

当如实观察身心过程时,这五个分支都包括在内。修行打坐的时候,我们远离恶言恶业恶命。远离恶语是“正语”;远离恶业是“正业”;远离邪恶的生活才是“积极的生活”。所以在观察任何心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时,我们也是有正道的。随着八路的发展,邪见可以被八路的力量除掉。因此,当禅修者进入第一智慧——苏达道智时,他已经完全发展了八正道——通往苦难的道路。

最后,通过培养正念,看透身心过程的真实本质,他实现了四圣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