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恒大建材市场建材超市-弊端

一、天天低价,天天不低价建材超市的大部分供应商是代理商,决定了价格话语权在代理商手中,代理商的经营手段千差万别,决定了商品的价格的混乱。

二、统一促销,促销不统一建材超市吸引顾客的常用的策略就是促销,由于商品供应的渠道不同,毛利率不同,很难作到区域商品的统一促销模式。

三、统一服务

服务不统一由于缺乏专业的售后服务人员,很多商品的售后服务要依靠当地的代理商,难以执行规范的服务行为,甚至发生在顾客家中贬低超市的现象。

四、统一营销,统一难执行由于建材超市的商品和店中店、路边店的商品品牌的同一性,建材超市不还价,其他业态可以讲价,同一品牌两种价格,消费者很难感到价格优势。

五、薄利多销,是喊口号近年来,建材超市加大了直接和生产厂家的合作力度,自营商品增多,但销售价格并没有降下多少,沉醉于供应商给的毛利是15%,自营是30%甚至更多。

六、卖场大,没有大营销自营商品增加后,给建材超市的营销增加了底气,可没有几个超市拿出震撼人心的营销策略或大手笔,让老百姓津津乐道。

七、透明税制,对手不透明由于建材超市实行增值税制度,与现行的市场机制脱轨,造成在竞争中明显出于下风。

也让供应商苦不堪言,进了超市商品价格就得上调,国家又没有相应政策支持。

八、展示形象差,留客能力弱在中国建材超市照搬国外模式搞diy,而在国内的消费者喜欢精装修,强调对家的感觉。

建材超市缺乏生活化,商品展示无魅力难以激发顾客的热情。

很多贵重商品让顾客站着在短时间做出选择与中国传统待客之道背离。

九、核心竞争力打造力度不够在中高挡家庭装修中,家装公司占据主要市场,由于他们和代理商的默契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空间,所以家装公司想近办法抵制建材超市。

而超市最大的优势是透明价格,让老百姓消费的明白,反观国内的建材超市还没有一家家装中心成为当地装修的领跑者,仍在模仿家装公司的模式,在装修费用上没有真正优惠消费者。

十、人才匮乏,缺乏创新建材超市这两年发展很快,人才一直是瓶径。

由于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来自生活超市,习惯上重管理轻经营,实事求是和创造性的开展营销活动能力差。

还有部分来自路边店和租赁制的工作人员,大局观不强,整体经营观念差。

还有一部分没有任何经验的需要长时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