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粽子的硕士生科学搭配“粽子大师”()
林成了新闻人物,但他总是被人拿来与卖肉勉强相提并论。他不思考就无法竞争。
浙江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本科毕业时是学校优秀毕业生。10年10月30日,他正式带了一家餐厅,卖自己食材做的粽子。
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成为屠夫的消息一度传遍全国,并引发了关于这种行为是否是浪费人才的大讨论。几年后,另一位北大人才陈升也悄然进入养猪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广州开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2亿,被称为广州的“猪肉之王”。
几乎每一个了解它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将两者进行比较。但相比两厢,陈升是靠公务员进的生猪屠宰门,林是因为外贸行业不景气进的粽子门。文林的自信显然不如陈升。
此外,和他相比,他似乎没有创造力。
粽子店开业第一天,客人都来了。
“是的,我在这里卖粽子...刚开张...直到晚上9点...你是去买粽子吧?”
65438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林在永康市三中路开了一家粽子店。下午4点,有人打电话来问。
一位女士把车停在商店门前,下车问林:“你就是电视上卖粽子的那个吗?”
林微笑着点点头,他的妻子急忙上前问好。
这位女士一口气要了20个粽子。各种粽子外观一样,但味道不同,价格也不同。夫妻俩急了,最后搞混了。最后只能算出大概的钱,让女士拿走。
到目前为止,林这一天已经卖了66个粽子。相比农展上每天200多的销量,这个成绩简直太差了。
还好那天晚上下班的时候,又来了几个客人,最后突破了100。林家的粽子比较贵,一般4.50元一个。
第一天几乎是可预见的。29日,林路过这条街时,看到原来卖广东煲仔饭的小店正在转让,便和老板谈好了1.8万元的店铺转让费,当场签了合同。
当天晚上,林夫妇从字帖上收集了“林宗子”几个字,设计了招牌,委托广告印刷店当晚印出来挂起来,第二天一早就开业了。
不过招牌的尺寸不好,有点窄,看起来有点怪。
林还做了一幅广告画,贴在门外的火炉前。写着“生意兴隆”的红纸在门槛上迎风飘扬。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除了店名和老板,店铺几乎没变过。
"改天会重新装修。"老板娘林美金聪明能干,一切都在她的计划之中。“装修要更舒适,更温馨,更干净。”
与妻子林相比,要“沉闷”得多,许多问题都由代为回答。不过,的回答主要是揣摩客人的意图,而林的回答显然要诚恳得多。
那男的和那女的是和村长一起长大的夫妻。文林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林美金中学毕业后在永康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都是农民子弟,家庭背景不厚。
第一天能卖出100,林美金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人家不知道自己开店了。所谓名气,就是在展会上的三天,加上媒体的采访。大家都知道他的粽子好吃,但是不知道开店。
“很多人不知道,只要能维持下去,回头客多了,店就能活下来。”林美金说。
165438+10月1日,永康市惠今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俊波来到这里,为儿子20岁生日点了生日饺子。林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于是发短信告诉记者这件事。
动物饲料专业的硕士生用科学方法搭配“粽子大师”。
粽子店纯粹是林文学“吃”出来的。
从小,林就喜欢吃粽子。他可以一口气吃下他妈妈做的五个粽子。
林2003年硕士毕业后,先在嘉兴一家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这里,他吃到了“全世界都吃过的粽子”。“比我妈的好。为什么我妈做不出这个味道?”林文学简直迷上了粽子。
林学硕士专业是浙江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毕业论文是“仔猪抗菌肽的研究”。
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饲料和粽子的营养和成分应该是一样的:不同的味道必须通过不同的成分来实现,这是林文学的强项。虽然他不知道嘉兴粽子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但他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倒推。
“这跟可乐的成分不一样。可乐的成分是个秘密,粽子的秘密只是成分比例。只要知道有哪些食材,总能找到香精的比例。”林对说道。
因为妻子在永康老家,林于2004年2月回到永康。因为没有和专业对应的工作,她在一家休闲车的外贸公司工作,自己也接了一些小单。
“现在整个经济形势不好,单子很难接。一旦质量不能保证,就没钱赚甚至赔。”林说,三年后,他觉得要做长期生意,他必须自己创业。“做的东西可以放心,质量可以保证,这样才能有好的口碑。”
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想到卖粽子。只有在业余时间,文林学会了拿出厨房秤,完全按照实验室的流程在家里不停地做实验:根据不同的配料比例,得到不同的味道。
在这之前,林从来没有进过厨房。刚开始他包的粽子是在锅里煮的,拿出来不是变形就是鼓胀着米粒,吃起来像嚼蜡,有的是生的,有的是焦的,根本没法吃。
糯米太少变形,糯米露的太多,或者用的火太大。林用厨房秤称糯米,一一记录。并介绍了三组对比试验:猛火、温火、先猛后温。经过10多次反复对比试验,最终确定糯米的最佳用量为3两左右,用猛火煮的粽子容易开裂,用温火煮也出不了香味。最好的方法是先加热。
最难的是口味对比测试。他买了条状的肉、栗子、鸡蛋、红枣等材料,还有多种调味品,一次次进行对比实验,详细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
“我习惯了不同的材料,记录用量和过程,不断改进,肯定能得到效果。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养成的习惯。”林说,“嘉兴粽子做了这么多年,配料比例一定是最符合大众口味的。本次实验得出的配料比例是‘林家粽子’的质量标准之一。
最开始煮的粽子被林美金评价为“烂得像药”但实验结束时,文林能做出几乎和嘉兴粽子一样的味道,而且还能根据永康人的口味精确控制。
此时亲友都知道林文学中对粽子的研究已有成果,已小有名气。有时候陌生人来买一些带回家吃。
这个名气给他带来了机会。10月23日至25日,永康举办农业展。本次展会只为农民提供免费展位,但工业园区妇联主任林吃了粽子后,极力推荐他在农展上大放异彩。
展会上卖粽子的只有两家,另一家是连锁店,一元一个。4元,阿林文雪,三天卖了700多。
“很多人不知道我是大师。”于是,林把师傅的名字印在名片上宣传粽子,并当场分发。
当然,媒体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很快,电视台和报纸上报道了森林文学“粽子大师”的消息。
“店还没开,到处都是。记者来家里采访,食客来家里买粽子。我觉得挺尴尬的,赶紧开店吧。”林说,这一次他只是被诬陷为老板。
林的母亲一直担心她儿子读研后卖粽子会被嘲笑。但农业展的成功让她有了另一种看法。
品行端正的读书人,应该用最安全的原料做标准化的粽子。
林尝试注册“林氏粽子”商标,却被告知只能使用店名,商标名称中不能出现商品通用名,注册失败。
店开的很匆忙,但是没有店员,店门口刚贴了一个招聘服务员的广告。林美金要上班,夫妻店做不下去了,只好拉父亲林兴超过来帮忙,成了父子店。
林兴超不同意儿子转行做粽子。只有他儿子儿媳坚持,他只好回应孩子的意愿,最后干脆在行动上支持他们。
65438+10月31一大早,平时不在家做家务的林兴超去店里帮儿子洗脸盆,收拾东西。林美金上班前也去店里帮忙。
林搬出了厨房的磅秤,这是他必备的工具,还有五十六度红星二锅头之类的东西,准备开始包粽子。
盐、糖、味精、酱油、料酒,没有任何添加剂,都是文林的调味料。“我们都知道各种成分的比例是很讲究的。对于粽子来说,馅料是最重要的。”
可能是受专业的影响,林文学习惯把粽子的“馅”说成喂鱼的“饵”,笑着很快纠正。
他举了个例子。瘦肉精最初是饲料研究机构发现的,但后来使用比例不当,成为祸害。“原料很重要,不健康的馅料不能占一点小便宜。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有这么多问题,就是以前大家都忽略了这些东西。”
林说,国外要用一种馅料,要做七八年的实验才能知道是否安全,要过很久才有新产品出现。“林家的粽子在安全方面必须达到这个标准。我的店现在是第一家,以后可以是连锁店。这只能靠严格的质量来保证,不能有任何差错。"
作为老板,林感叹“太复杂了,我想不到很多东西。”他可以保证从正规渠道进货,但不能保证正规渠道不卖劣质货。“我必须有分辨馅料的能力,能看出原料的质量。”
但外贸行业的经历,让林在这方面不敢大意:“以前大不了退货赔偿,餐饮行业可是要命的。”
他没想到这生意这么难。他要凌晨3点起床,加水换煤球,盯着粽子到天亮。
“创业激情是有的,也算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吧。”林说,工作三年多来,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地投身于一项事业。
林有一个高中同学,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属于“富二代”。林曾经给过这个同学一些外贸订单要做。当他告诉他想卖粽子时,这位同学立刻表示支持:“好吧,只要你开始,就有办法,好兄弟会帮忙的。”
尽管村里卖粽子给硕士生的故事有好有坏,对林文学的支持是完全无条件的。
她搬出了一叠森林文学的证书,有原浙江大学的毕业证,本科阶段优秀毕业生证书,六级证书。
“我很佩服他。至少他英语不错,还能在国外卖粽子。”林美金对丈夫的鼓励在开始时几乎达到了赞美的地步。“他很有技巧,很有毅力,很稳重。”
林以前的同事们通过电视节目得知他要卖粽子后,纷纷表示支持。“永康提倡创业和劳动。有很多老板小学都没毕业。大家都不觉得研究生卖饺子是浪费人才。”
虽然很无奈别人总是拿他和卖肉的北大毕业生陈升比较,但林自己也做了比较:“我怎么能和他比呢?他经历了很多事情,当时也有很多讨论,比我还激动。杭州现在一砖能出几个高手,其实不然。”
65438+10月31 9点前,店里卖了20多个粽子,生意不错。一位女士来到门口,问:“有粽子吗?我是在电视上看的。”
谈及以后的打算,林想找一个成功的模式。“现在很多公司都不是富不过三代,都是靠胆大或者新奇。这不会持续太久。任何行业,无论技术含量多低,都要有知识来保证标准化的质量。”
麦当劳和肯德基在这方面比较典型。快餐那么多,但能把质量规范到这种程度的不多。
“我读得规规矩矩,法律意识强,懂得保护自己,也知道别人是怎么过来的。”林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