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大蒜”的山东人
在山东,大蒜对你很残忍。
烹饪界有句话:“鲁菜一万元,大蒜独占小九千”。小蒜瓣山东人的吃法多种多样:生吃、烤吃,鲜蒜上市时用糖醋蒜腌制,腊八蒜在寒冷的冬天腌制。
虽然山东人嗜吃大蒜,但洋葱作为山东人的象征,似乎是山东人的代表符号。洋葱不仅是山东人常见的基本调味品,也是部分山东人饮食结构中的基础菜。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馒头,大葱煎饼是一些人的最爱。
葱油饼是许多山东人喜爱的食物。
所以当画家在画区表现形象时,一个手拿煎饼大葱的山东汉子就成了山东人的形象符号。不过山东葱之所以可以单独直接吃,是因为它和其他小火葱不一样。洋葱又粗又长,有擀面杖那么大。微辣,微甜,酥脆可口。
除了大蒜,大部分鲁菜也要用洋葱调味,煎、炸、烤、烤的方法都要用洋葱,尤其是洋葱味比较浓的菜。比如洋葱海参,洋葱蹄筋,都是经典的鲁菜。
你为什么喜欢大蒜
这种对葱蒜的偏爱很有地域性,有些山东人无法理解。国内其他地方很多人根本不碰葱和蒜。虽然只是味觉上的差异,但因为葱蒜特有的香气,爱吃的人欲罢不能,恶心的人却避之不及。
相当一部分外地人把生吃葱蒜视为不雅习惯,甚至网上很多评论嘲讽山东人自带生化武器。他们真的不能理解,葱和蒜闻起来都是烟熏味,吃了之后味道久久不能散去。为什么山东人那么爱吃葱蒜?
中国是大蒜大国。国内大蒜占大蒜产业的半壁江山,全球76%以上的大蒜产自中国。中国的大蒜主要来自山东、江苏、河南和河北。
说到大蒜,山东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山东是中国最大的大蒜产区。官方认可的大蒜之乡有两个,苍山和金乡,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山东。两地同根生的人,经常为谁更能代表大蒜而争论。
以金乡大蒜为例,在千年注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蒜商标“金乡大蒜”。同时,山东省金乡县的大蒜已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人可以分为两类:吃蒜的和国外吃金乡蒜的。
山东人吃大蒜的习惯与当地盛产这种食物有关。
山东盛产大蒜,尤其是济宁金乡大蒜和临沂苍山大蒜。从数量上来说,仅金乡大蒜就占全国大蒜产量的十分之一,汁液鲜美,香脆可口,更具药用价值。据传神医华佗用它来治疗咽喉阻塞的病人,可谓“大蒜”。
苍山(今兰陵县)的大蒜也很好吃,有悲壮的“天蒜薹之歌”。在莫言的笔下,举世闻名的“白汁蒜薹”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希望,而散发着“辣味”的烂蒜则隐藏着一段爱恨情仇的历史。
而蒜国人民的气质,就像生长在这片土壤里的大蒜,平日里憨厚,埋在地下,沉默寡言;曾经被视为“羊和马”的屠戮,它奋起反抗命运,留下了慷慨悲壮的史诗。
在贫穷的旧社会,干完一天活,就着生蒜吃几个馒头,这是老山东人的生存之道。这种味觉记忆根植于厚重的土壤,传承于血脉。
在农业社会里,无论田地盛产什么,自给自足的农民自然会吃得更多。这样的饮食习惯通过家庭餐桌上的菜肴代代相传,在当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味觉体系。
此外,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通常与地质气候有关。山东位于北温带。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冬天,可食用的蔬菜种类较少。大葱、大蒜生命力强、多产、易储存,一年四季都能保持充足供应。
另外,北方天气干燥,容易出汗,体内电解质大量流失。人们往往会觉得“淡而无味”,所以菜品丰富而咸。在重口味饮食下,北方人吃葱、蒜远比南方人更普遍、更容易接受。
大蒜已经融入了鲁人的血液
朝夕相处让很多山东人对葱蒜有了特殊的情节。无论你在外面吃了多少山珍海味,你还是会怀念家乡的葱油饼和蒜蓉面的味道,甚至会经常被这刺鼻的香味勾起思乡之情。这种喜欢吃葱和蒜的饮食文化和山东人的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舌尖上的中国有句话:“无论走多远,在人们的脑海里,只有故乡的味道是熟悉而倔强的。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端锁在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端永远系在记忆深处的故乡。”
这是山东人的家,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