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条例
关键词:消防安全;高层建筑;防火;灭火以拯救生命和财产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TU998.1文献识别码:a。
1高层建筑火灾危险
除了一般建筑火灾的典型特征外,高层建筑火灾还具有以下特征:
1.1火势凶猛,火势蔓延非常快。
1.1.1形成了立体火力。
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井、楼梯间、风道、管道井、电缆井等,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实验表明,火灾初期,水平方向空气对流引起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他垂直管井的扩散速度为3 ~ 4m/s,如30层的高层建筑,在无阻碍的情况下,烟气可在半分钟左右沿垂直管井蔓延至顶层。
1.1.2装修可燃材料很多。
高层建筑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装修,装修豪华。房间内有大量可燃物质,尤其是化学物品,如家具、窗帘、地毯、天花板装饰等,一旦发生火灾会剧烈燃烧。这些化工原料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以及大量的烟雾和水蒸气,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影响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灭火,容易导致火灾的蔓延和扩大。
1.1.3管道纵横交错。
高层建筑安装的空调管道、排烟管道、排风管道、电缆管道比较复杂,既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是烟火灾发展蔓延的重要路径。
1.2疏散难度
很难疏散人群。高层建筑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室外地面、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避难楼层所需时间也相应增加。由于高层建筑人员众多,公共体育场馆人员相对集中,增加了火灾时的疏散难度,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往往通讯失控,往往下层发生火灾,但上层仍然不明。尤其是高层酒店,人多,陌生人多,安全疏散难度加大,更容易导致严重事故。
1.3灭火比较复杂。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以“自救”为主,其消防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消防设施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扑灭初期火灾非常重要,但现场人员不会使用或不会使用消防器材。消防队员从驻地到达现场,全副武装登上高楼,不仅体力消耗大,而且与消防中心、水泵房联系也不方便,难以配合。大楼风大,火势凶猛。消防员在高热和浓烟下作业,比一般火灾要困难得多。目前国内的登高消防车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灭火的需要,不能及时疏散室外人员。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措施及对策
2.1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2.1.1应该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高层建筑必须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和排烟系统等固定系统。同时,在高层建筑中,要解决双向供电问题,实行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设置火灾探测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和疏散通道正压送风系统。此外,还应具有信息反馈和手动或联动功能。必要时,需要设置避难层或避难所,并在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要落实高规范中与消防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和医院等特殊行业规定的消防要求。
2.1.2应有完善的预防设施。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必须齐全、完善、可靠、有效。一是消防部门必须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责成单位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二是单位要有消防紧迫感,加大投入及时整改隐患。要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检查和保养,提高消防设施整体系统的性能。第三,消防部门要对所有高层建筑进行测试,确保在灭火救援中无线通信信号能够顺利传输到各个楼层,防止高层建筑特别是钢结构高层建筑对火灾现场通信系统的干扰,确保信息畅通。根据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高层建筑的使用人应与公安消防指挥中心建立无线或有线自动报警网络,以方便发生火灾时救援力量的快速调度[4]。
2.2高层建筑消防措施
2.2.1侦察要快速、准确、协调、统一。
高层建筑火灾受烟、高温、强热和强压力影响严重,火灾探测难度大,一时难以掌握火灾位置和火灾信息。第一消防队在加强火灾探测力量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火灾探测器(组)的合理分工和相互配合,以及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获得的综合火灾信息,才能确定火灾位置,从而克服侦察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和错误。
2.2.2灭火行动应迅速、有序、协调。
进入火场,展开灭火,会为扑救和控制火势争取时间。高层建筑周围的绿地、喷泉、停车场、服务区会严重阻碍大型特勤车辆,尤其是登山车、云梯车的接近和运行;着火层扭曲的建筑构件、门窗、坍塌的楼梯、屋顶、隔断墙,阻碍了战斗人员进入火场,限制了战斗人员工作的场地;战斗人员的连续作战,消防装备的短缺,个人防护装备的断断续续供应,削弱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这些因素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存在,会延缓灭火,有利于扑救人员。只有通过消防官兵和消防队的相互配合,才能使人员和物资疏散、火场破拆、火场装备、战斗人员补给等看似独立的灭火行动在灭火过程中有机结合、重叠交叉,从而缩短应急救援和灭火时间,减少各种附加损失。
2.2.3物流供应要强劲。
火场后勤供应主要是调度消防员、运送灭火器材和充实更换个人防护装备。不仅要求及时向火场输送足够的数量,还要保证各种设备的更换,如空气呼吸器钢瓶的更换和备用电源的供应。消防设备的不良或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应急救援和灭火的战斗力。此外,高层建筑火灾中的消防设备也必须运送到备用设备的集中点。在建筑物内部,人员和设备的集中点应设在尽可能靠近着火楼层的楼层,以便于及时呼叫;室外,消防车辆和设备应设置在相对宽敞的地方,但应靠近燃烧的建筑物。
标签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以及管理和投资,埋下了先天和后天的火灾隐患。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城市中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是城市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大势所趋,火灾已经成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即“摩天大楼”的致命“杀手”。高层建筑消防已成为世界性的现实问题,现代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消防的“软肋”。
与其他火灾不同的是,高层建筑具有火势迅猛、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人员伤亡惨重、钢结构耐火性能差、灭火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控制难度较大。高层建筑防火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
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火灾,必须改进建筑设计,加强消防管理,完善和更新消防设施,采用阻燃建筑装饰材料,消除火灾隐患。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一定要以“自救互救”为前提,通过平时消防知识的积累,走出误区,冷静明智逃生,减少人员伤亡。
参考
[1]朱杰,霍然,傅永生。超高层建筑消防排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 (1): 54-56。
[2]李,,任,。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J].
[3]冷亚军,影响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因素及对策[J].建筑防火设计,2003(2)。
宗新洲。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已成为世界性难题[J]。中国《新闻周刊》,2010。
[5]刘芳,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