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位于六盘水的哪个县?
电话:0858-8601143邮箱:lpszhw@163.com六盘水师范学院(原六盘水师范学院)位于杜亮六盘水市,在美丽的明湖和响水河畔。1978是随着六盘水市的建立和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是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地方师范院校。六盘水师范学院建校29年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78早期命名为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学院班。学校分散在原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各教学点隶属于各特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学、人事、财务上保持相对独立。学校规模小,专业少。
1980年,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分散在原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的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学院班教学点,集中在原水城特区朝阳新村(现中山职业中学),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学院班,学校开始向统一领导、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后勤服务的整体转型。1982迁至现校地址:六盘水市胡明路育才巷19号。1984,六盘水教师进修学校合并。1985、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六盘水师范学院”,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六盘水师范学院”。这一时期,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党委和行政部门逐步建立,开设了政治历史、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
2003年,根据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学校向二级师范学校发展的要求,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六盘水师范学校并入六盘水师范学院,同时撤销六盘水师范学校的编制。2006年,六盘水体校合并,随后六盘水师专校园建设详细规划、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相继获批,学校征地420亩,教学主楼工程列为2000。学校体现了“德、学、范、求是”的校训,增设了历史与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美术、音乐、体育、地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2009年,经教育部评估,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六盘水师范学院。
学校现有思想政治、历史、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规划、体育、艺术、教育十二个系。开设语文教育、思想政治、历史、法律秘书、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初等教育(文理)、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美术、音乐、体育、煤化工、生物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地理教育等28个专业,形成了本科、专科、中专并存的格局。刊物有两种:《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和《六盘水师范学院报》。图书馆藏书40万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770多种,报刊1000多种。教职工455人,其中专任教师31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7人,副教授107人,硕士教师79人,外籍教师2人,博士3人,特聘博士20人,讲师和实验人员120人。获全国劳动模范、优秀教师2名,12省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4名,1首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创业奖,六盘水市“十大杰出青年”4名,市人民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4名,首届科技兴市奖2名。
学校总占地面积643.115亩(428745.5平方米),建筑面积10105平方米。目前,六盘水有物理、化学、生物、生物与技术4个开放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29万元,生均4029元。学校配备计算机近300台,其中教学用计算机257台,局域网1个,实验中心1个,多媒体及语言实验室1272个座位。学校图书馆拥有400多个阅读座位,藏书3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500余种,电子图书20万册。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四个特区(县、区)建立了39个固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在榆社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教研基地。学校建筑用地、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专用绿地三项指标合计185742平方米。
在保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我校教师的科研工作逐步加强,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三年来,全体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出版专著26部,主编教材57部,获得国家专利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5项,市级科研项目12项。师生制作了上万件动植物标本、理化教具,学校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表彰。
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才辈出。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本科、专科、中专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六盘水各条战线特别是中小学的骨干教师。现在,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师生秉承“厚德载物、为人师表、求真务实”的校训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推动六盘水师范学院升格后的建设和发展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