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烟那么贵,和其他烟不一样?为什么焦油含量低?

看看下面的介绍就知道原因了。有很多原因早就认可了中华烟的地位~

“中华”牌卷烟自1951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50年来,“中华”香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魅力征服了消费者,赢得了中国第一品牌——鄢国的美誉。今天,作为唯一获得国家质量金奖的中国烟草,倾注了几代上海烟草工作者的心血和奉献。正因如此,前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为中国烟草50周年题词:“五十年发展,半个世纪中国情”,表达了上海烟草工人的同情。参与中国烟草开发和生产管理的老一辈烟草人回忆起创建品牌的难忘历程,感慨万千,关怀备至。在此,我们将上海烟草报陆续刊登的部分文章摘录汇总,以飨读者。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热爱“中国”,进一步精心培育“中国”,为再造上海烟草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烟草的诞生

解决之前,大部分卷烟市场份额被钟毅(英美)占据,高档卷烟都是“白铁皮包”。新中国诞生后,生产自己最好的卷烟品牌被提上日程。上海作为卷烟工业的发源地,自然要肩负起这个责任。

解放后,上海军事管理委员会接受了国民政府的中国烟草公司。根据上级要求,我们承担了生产“最佳卷烟品牌”的任务。1950国营中国烟草公司接受开发“中华牌”香烟。当时,王诚汉是中国公司工厂事务部的部长。朱尊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郑州烟草研究所所长)和丁承担了烟叶配方等具体工作,研究了原辅材料的生产工艺和标准。曹达(原中国烟草公司副总经理)和工艺同志们认真研究设计了卷烟配方,制作了一种无证样烟。制作样品烟时,为了安全,工艺同志在厂里两天两夜,大东南烟厂老板张春申提供美国烟草AAB。样烟制成后,时任华东工业部长的汪道涵同志专程进京,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来评吸。中央领导对该烟进行评价后,对这款样品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所以,我们计划给最好的香烟起一个最好的名字。因为当时的公司名称是中国烟草公司,所以品牌就跟着它的名字走,就取名为“中国”。

有了“中华”这个好名字,我们在《解放日报》上刊登报纸征集商标设计,委托中华广告公司的丁浩代理。我记得我只花了100元(人民币)。广告发布后,投稿者众多,其中华东美协秘书长画的一个商标最好。当时商标正面是天安门门,绛底五颗金色五角星,两侧是两只中国大表,由金水桥相连。上半部中间印着“中华牌香烟”五个大字,中间印着一个带底座的中国大表。

中华牌上市后一炮而红,以至于“白铁皮包”不再排名第一,中华牌香烟从此排名第一。

“中华”卷烟的开发

1951中华牌卷烟在中国二厂投产。1952中烟公司并入上海烟草公司后,生产中华牌卷烟的任务转移到设备先进的上海卷烟二厂(现上海卷烟厂),掌握配方的任务由乐宗绍、朱尊权承担。朱尊全调到部里烟草工业研究室后,负责“中华”香烟质量的任务就落到了乐宗绍和刘重阳身上。

“中华”香烟原配方中使用的美国烟叶比例比较大,这些都是过去进口的老烟。当时已经无法继续进口美国烟叶(新中国成立),所以库存很少,如何继续生产成为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显然,用国产烟叶替代进口烟叶是唯一的出路。

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种进口烟叶的香气特征,并与国内各种地方等级烟叶的香气质量进行比较。认为进口烟叶有一部分是香型的,这种烟叶基本可以用当时的一级许昌陈年烟叶替代,货源充足,问题不大;另一种香属于清香型,部分云南烟叶与之类似,可以部分替代。此外,福建永定新开发的烤烟还有另一种特色香型,河南邓县(当时叫邓康)的烤烟也有独特的香型。问题是数量有限,只能少量使用。当时山东、贵州的一些烤烟,数量丰富,虽然香味不突出,但起到了协调烟草香味的作用。

利用这些烟叶的适当勾兑,结合选叶、去梗、人工发酵处理等技术措施,逐步减少了美国烟叶的消耗量,“中华牌”卷烟一度完全由国产烟叶生产,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生产“中华”香烟在当时是一项政治任务,公司领导非常重视。1954期间,食品工业部派出工作组赴上海检查中华牌卷烟质量,规定中华牌卷烟配方如有较大变动,必须经部批准,并在原料供应上给予大力政策支持。虽然“中华牌”卷烟产量不大,但烟草公司和生产厂家一直在不断努力提高质量,并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其政治意义不可低估。

你能解决你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