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抢注的奥运抢注

伦敦奥运会后不久,“林丹”牌饲料、“叶”牌泳衣等商标注册信息出现在媒体报道中。2012年8月2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近年来商标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商标职业抢注者。他们申请商标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通过高价转让商标获取不正当利益。对此,工商部门表示,目前正在探索建立恶意注册他人商标的个人、企业、代理机构“黑名单”制度。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奥运冠军”和“商标”两个关键词,相关搜索结果有220多万条。其中,“丹琳商标被猪饲料注册”、“叶成名牌内衣”、“陈成雪糕商标”等内容五花八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四审处处长张力维介绍,其中大部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群体——商标抢注者。“他们申请商标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通过高价商标转让,甚至通过一些敲诈来获取不当利益。”

据了解,在我国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一类商标的手续费约为1000元,最多可在同一类别的10件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一旦注册成功,通过市场转让的商标少则几万元,多则高达上百万甚至更多。很多职业抢注者疯狂抢注商标,希望从中获利。

据统计,我国注册商标累计数量居世界第一,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大幅上升,但大量注册商标闲置不用。据统计,两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共解决此类公共资源、旅游商标被恶意注册案件10000余件。对此,工商部门建议,首先要增强商标保护意识,采取相关措施防范和应对恶意抢注。

依靠恶意注册的名人姓名或者其他驰名名称作为商标,不仅违反了我国《商标法》,也严重扰乱了我国商标注册和使用秩序。目前,工商部门正在探索建立恶意注册他人商标的个人、企业和代理机构“黑名单”制度,以有效遏制商标所有权上的不正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