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与资产管理

一、设备采购

1.注重加强采购控制,圆满完成采购任务。2012年,学校仪器设备采购任务极其繁重。除了加强采购预算、论证、实施、验收和评估,实验室和资产管理办公室坚决推进落实,按照“早安排、早监督、早实施”的要求启动工作,圆满完成年度采购任务,确保学校财政资金落实。全年共论证* * 57个项目,邀请招标141项目和662017000元(约529438+0%为进口设备)。全年签订采购合同和技术服务协议141份,签订代理协议63份,审核签订采购合同1030份(涉及金额2898.9438+0万元)。

2.认真梳理采购流程,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在进一步强化采购规范的同时,认真梳理了装备采购的流程和环节,进一步强化了装备采购的论证、实施和验收的关口。对单价40万元以上的设备验收进行了规范,大大降低了学校购买昂贵设备的风险。

第二,资产管理

1.夯实日常工作基础,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2012年新增仪器设备6000余台(件)、8600万元、家具630万元、图书资料80万元、标本68万元、展品114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总值达9492万元。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应用和完善,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了入库审核和数据库基础信息维护工作。在此基础上,及时、全面、准确地完成了财政部、教育部各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市教委等上级部门报送的各类统计报表。完成仪器设备2500余台(件)、1.52万元,低值设备600台(件)、1.6万元,家具3339件,固定资产增减97万元。公开处置大宗物资9批,重大资产处置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环保相关要求报批,确保程序规范,最大限度保护学校利益,收回资产处置残值465,438+0万元。

2.成功完成固定资产盘点。2012年4-7月完成了16教学单位、5个科研单位、20个行政部门、10辅助单位、3个集团及其他组织的全覆盖固定资产清查。2012年9月至11年9月,对仪器设备、家具、标本、图书、档案等实物资产进行了检查,对4354项实物资产逐一进行了检查,从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对各单位进行了资产管理。

3.稳步推进无形资产监管。截至2012年底,* * *已注册商标23件,19件取得商标证书。其中,校徽(图形)已获得41类(教育培训)注册商标,其他注册商标也率先获得了主动权,为学校下一步的无形资产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实验室管理

1.充分论证,坚决执行,完成建设任务。学校全年投入24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完成基础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等14项目实施,完成率达到100%。特别是在专项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的门禁系统项目,实施学校各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室的门禁系统项目,从项目招标、建设、培训、验收等各个环节保证项目的实施。* * *电表安装了278个门禁,发放了3000多张门禁卡。为学校实验室的开放、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未来的效益评估做了良好的基础工作。

2.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先进评价,树立典范。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两大目标,建设以“强化基础”为重点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突出特色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平台、以“强化创新”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建立了面向所有本科生的六个基础实验教学平台;9个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立了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用好学校投入实验室运行的654.38+0.6万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学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存在因设备问题导致的教学事故。

3.强化引导和特色,在示范中心上有所突破。目前,学校已建成物理、基础地质、计算机、地质资源勘查、珠宝、矿物材料5个北京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我校5个北京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2012学校地质资源勘查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统筹实验中心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作用,加强重点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4.加大投入,提高水平,开放式基金成效显著。2011 ~ 2012年申报项目80个,资助项目60个。如期完成的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初步统计,已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 1篇,EI 1篇,ISTP 2篇。制作实物15件,包括:机器人1台,系统软件2个,电路板2块,油气圈闭系统1系列模型(60件),以及1芯片、导航仪、简易红外监视器、数据图、数字标本库、实验设备模型和电路仿真、嵌入式系统教学和实验扩展板。申请国家专利1项,获得2011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公开赛国家二等奖1项,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1项。有17个结题项目入围参加我校优秀项目评选答辩,* * *评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优秀奖9个。实验室开放基金完成的项目全部陈列在科研楼一楼大厅,17优秀项目也陈列在十字路口的宣传栏。2012年,开放教学实验室基金正式列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B类(开放教学实验室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40个,校级重点项目13个,校级一般项目57个,资助金额63.6万元。目前正在进行201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B类(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中期检查。

5.安全管理常抓不懈,制度建设保驾护航。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理念,抓好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与各部门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重新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责任重大,公安人员一年检查几次,培训学校管理人员。2012年4月,公安管理部门对剧药库的基本建设和规范管理提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要求。因学校戏剧药库利用率较低,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高,调查了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意见,与学校和相应的公安管理部门协商,取消了戏剧药库,剩余的剧毒药品进行了妥善处置。为了保护实验室及周边环境,搞好“三废”的统计、回收和集中处理,一年内处理了2800公斤“三废”(主要是有毒有害的化学废液)。在放射管理方面,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体检、季度剂量笔数据检测、仪器及周围环境检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培训。2012年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危险化学品和废弃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6.学校重视学院支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2012年6月,《关于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通知》发布计划,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平台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能。2012、110经专家评审,《关于公布第一批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评审结果的通知》同意建设物理技能创新实践基地、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地球物理创新实践基地、宝石学创新实践基地、材料科学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力学创新实践基地、海岸生物地理过程创新实践基地等7个创新实践基地。2012年获得市教委对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支持,资金954550元。

7.《宣言》得到有效实施,特别支持得到加强。2012教育部批准购买专项“教学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经费2400万元。项目严格按照财政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实施,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按照实施进度完成。

8.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系统取得良好效果。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验室基础数据录入基本完成,用户得到培训。使用该管理系统,完成了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申报和教育部、市教委的《实验室任务和人员统计报表》,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效果良好。做好学生离校和2013外业实习借用实习用品的准备,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完善“数字校园”一期建设系统,实现更多实验室管理功能。

9.学术研究得到了广泛深入,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2012年,学校被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授予“2007 ~ 2011年度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先进单位”。2012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北京实验室工作研究会、技术材料研究会学术征文活动,提交论文21篇,促进实验室建设,宣传先进实验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入选技术材料征文“优秀组织奖”。做好教学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营造有利于调动实验室人员积极性、激发学生进入实验室并愿意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