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什么?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代称之为“粽子”。相传是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的传统食品。

历史记录

[编辑此段落]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子”二字写成“易”,还有《说文解字新赋》?6?“1米部”的意思是“芦苇叶包米。”从米来说,是吱吱的。“《说文》?6?1 Ba ":“哎,涩。"当鸟飞行时,它会收拢它的腿和爪子. "定韵?6?1寄韵》:“嘿,角是也。或者包饺子。"

粽子又名“交趾”,最早记载于西晋地方风俗:“仲夏初五,方伯极和。在顺德享受玉米乌龟秤。注:结束也是开始,表示五月初五。四忠是方伯。五月五日的风俗很重,和夏天的至日一样。●(与“鸭”相同),春福鸡在夏季至日期间都可以吃。首先前两个节是一天,然后糯米包上叶子,拌上小米,用纯灰汁煮,第二个节还是不错的。.....裹在糯米里,一个‘糯米’,一个‘角粟’,掩盖了阴阳仍缠绕包裹的形象。”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小米用树叶包裹,以尖角或棕榈叶的形状烹制成食品,故称“角粟”或“粽子”。

明清以后,粽子多以糯米包裹,故称粽子而非粟米。

民间传说

[编辑此段落]

自南北朝以来,人们开始吃粽子,这源于人们对屈原表示敬意的说法。

南朝吴郡(467-520)在《续和》中写道:“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死于汨罗,楚人哀之。每天,大米被储存在竹筒里,并在水中献祭。汉朝军事建设期间,长沙回归欧洲。白天,我突然看到一个自称三闾博士的人,他说,“你应该看看这个牺牲。很亲切。但经常被苦龙留下偷走。如果今天有什么好处,可以在上面放上印楝叶,用彩色的丝绸系上。这两样东西也是龙害怕的。“回他的话。世人用五色丝和楝树叶做粽子,都是汨罗的遗风。”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河里的鱼吃掉,就把粽子包起来扔到河里喂鱼。

粽子与屈原相关联的观点因其浪漫主义色彩而广为流传。粽子经常出现在文人的诗词中。

元稹在《夏日十首》中写道:“彩云缕缕,香白玉珠。”

宋代,杨武侠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闲几个黄梅雨。又到中午了。玉米包金,菖蒲满玉,风景依旧美。衬衫式艾虎。朱伏更簪卷发,臂缠红雷。浮粉香棉,呼风扇午小窗。”

粽子进化

[编辑此段落]

春秋时期,小米用茭白叶包裹成角状,称为“角粟”;用竹筒包装的大米密封烘烤,称为“筒粽子”。

东汉末年:草木灰浸泡小米,因水中含碱,小米用树叶包裹成四边形,煮熟后做成成广东碱粽子。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做粽子的原料除了大米,还加入了益智仁,煮出来的粽子叫“益智粽子”。

南北朝:杂粽子出现。品种增加了,饭里混了动物肉、栗子、红枣、红豆,包好的粽子也作为礼物交流。

唐代: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粽子的形状出现圆锥形和菱形。日本文献中有“大唐粽子”的记载。

宋朝:有艾叶包的“艾香粽子”和“蜜饯粽子”。见苏东坡诗“粽子里见杨梅子”。这时也出现了用粽子堆成亭台楼阁和木制车马的广告,说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时尚的。

元代:粽子的包裹材料由野菜叶变为野菜叶,突破了野菜叶的季节限制。

明代: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的粽子,附加的材料已经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枣、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火腿粽子”出现。

现在的粽子有上千种,五颜六色。现在的糯米一般都是用糯米壳包裹,但内涵和颜色要看当地的特产和风俗。比较有名的有桂圆、肉、水晶、莲子、蜜饯、板栗、麻辣、酸菜、火腿、咸蛋。

粽子的有趣故事

[编辑此段落]

最古老的粽子:汤唯聚源食谱中的Xi安蜂蜜凉拌粽子。其特点是只用糯米不加馅,煮熟后晾凉,吃的时候用丝线拉成薄片,浇上蜂蜜和黄桂花酱——白糖腌桂花酱。

最大的粽子(正常食用):大肉粽子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公斤。里面是肥猪肉和绿豆,香软润不腻。

最大的粽子(吉尼斯纪录):

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暨广西(南宁)旅游美食节期间,南宁明园新都酒店厨师烹制了一个巨型粽子,长3米,宽2.1米,高1.2米。蒸熟后达到2000多斤,打破浙江粽子大王纪录,成为新的吉尼斯世界粽子大王。饺子王* *用了20多个大桶,550kg糯米,150kg五花肉,500kg绿豆,150kg板栗,10kg虾皮,10kg香菇,7。5公斤饺子酱,包好煮* * *。此外,为了烹制这个巨型饺子,南宁化工集团机械厂专门制作了一个长3 .5米、宽2.6米的巨型锅。* * * 3000多人品尝了这个粽子。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画廊,湖心亭。长约一寸,形似枕头,以火腿为馅,小清新;湖亭觉得茶和食物都很棒。

粽子流派

[编辑此段落]

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的白米饭,或者混合红豆、枣、糖。

江南的粽子最有名,最复杂,尤其是馅料,千变万化。与北方粽子的一大区别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是提前泡好酱油,用肉馅蒸熟,清香扑鼻。

中国的粽子是长江以南嘉兴地区最著名的粽子。嘉兴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誉。食书记载了嘉兴粽子的种类和做法:《竹叶粽子》:“取竹叶用白糯米粽子包裹煮熟,其尖如生菱角。”

《艾香粽子》:“糯米淘洗干净,与枣、栗子、绿豆,用艾叶包好,放锅里煮。”

《薄荷味粽子》:“薄荷浸米蒸至软,拌洋糖,裹糯米熟。”

《红豆沙饺子》:“红豆沙、糖、脂肪油,煮在小饺子里。”

《莲子馅饺子》:“剥心,拌洋糖,包小笼包。”

《松仁粽子》:“没有皮包的小粽子”

《火腿饺子》:“把饺子放在火腿块里。如果火腿是金华的,细肥要均匀。还有,肉丁可以包饺子。”

嘉兴粽子中,五芳斋最有名。嘉兴五芳斋的鲜肉饺子,四季供应。他们用筷子分成四块。每一块看起来都像肉,香润,酥嫩,肥糯而不腻。湖州最老的粽子,擅长洗沙和甜粽子。用豆沙和肉丁填充它们并不罕见。难得的是,红豆沙是经过淘洗砂煮去壳,再用糖、熟猪油、玫瑰汁炸至又黑又亮。这种红豆沙好吃,润,细,滑。

在江南,端午节是相当盛大的。这个民俗气息浓厚的节日,也是各种粽子食品上市的时候。还记得小时候,每逢这个节日,奶奶都会在我脖子上挂一串微型粽子。绿色的粽子叶和淡淡的香味是我的朋友们聚会的快乐话题。渐渐的,我明白了,粽子好吃是没有理由的。原来江南的粽子可以分为广式和苏式,就像月饼的分类一样。广式水饺有椰蓉水饺、莲蓉水饺、烧鸭水饺、猪油豆沙水饺、叉烧蛋黄水饺等等。苏式,有白粽子,红豆粽子,鲜肉粽子,火腿粽子等。后来去了以产粽子闻名的嘉兴,才知道这里的肉粽子真的非同一般,其香可口,至今没有可比的粽子。

20多年前去过广东韶关,看到生产的巨型粽子,满眼都是。那种大大的方形粽子,只要吃一个,就会有饱腹感,但是从口感上来说,还是很正常的。

老一辈的人说,粽子里面包的粽子很精致,是一种专门种植的绿色的芦苇叶或者竹制的粽子,有特殊的宽度和长度。如果你把它们包在粽子里煮熟,你可以让它们变得香香的,不容易变质。

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如今各地生产的粽子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嘉兴肉粽。今天,所有来嘉兴的中外游客都知道如何品尝新产品,并购买几串带回家。在香港,一些专门卖江南食品的店铺也常年供应自制的腊肉火腿饺子或鲜肉饺子。但在口感上,他们自然比不上嘉兴本地的生产商。

比较有名的粽子是:

1五芳斋粽子(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

2稻香村粽子(创建于1895(清光绪21),中华老字号企业)

好利来粽子(著名品牌,大型糕点连锁企业)

三全粽子(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5思念粽子(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6利口福粽子(著名品牌,广州餐饮企业集团旗下)

7老边粽子(创立于1829,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

8田明顶粽子(1994 Xi安,知名品牌)

9斤天堂粽子(1996天津某知名品牌)

10 Kutokuhayashi粽子(创建于1922,中华老字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