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赢了台湾省的商标战吗?
2065438+2006年中期左右,蚂蚁金服与台湾省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欧付宝”发生商标侵权诉讼。蚂蚁金服声称其支付产品“欧付宝”与其产品“支付宝”过于相似。事情终于在2017年4月25日尘埃落定。欧表示,双方已达成和解,欧将用“欧欧”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支付宝”相区别。
蚂蚁金服的数据显示,支付宝的商标注册时间为2012,在欧付宝之前,已经成为台湾省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商标。这场官司一开始,双方就打得你死我活,败诉方将直接面对撤标的结果。
即使欧付宝是台湾省本地人,但在台湾省的市场份额远不及支付宝。但相对于撤标,欧和蚂蚁金服在随后的谈判中都认为,双方应该互相谦让,给对方留有空间。欧表示,经过阿里巴巴集团控股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欧电子支付公司的多次协商和慎重考虑,并本着互利共赢的目的,欧与阿里巴巴公司、蚂蚁金服公司所有商标支付宝支付宝之间的纠纷得到和解。
欧指出,诉讼后得知,阿里巴巴与蚂蚁金融服务公司的纠纷并非针对“富宝”商标,而是allpay及该公司拥有的两个商标的整体设计与支付宝支付宝商标相似。欧就其之前在媒体上因误解发表的言论向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做出郑重道歉,并将尽快撤销allpay相关商标权,使用O'Pay避免混淆。
对了,欧的背景并不干净。2016年7月,网络游戏公司毛伟欧麦佳(毛伟,天啊)举报内幕交易欺诈。负责人林被控在得知公司网游合同停滞不前的情况下,通过其头脑提前持有6300万元。林被约谈,整个案件朝着违反《证券交易法》的方向调查。
得益于代理韩国游戏业务,每股净利润(EPS)达到5.17元的峰值,一度成为游戏股之王。正是在高峰之后,他们推出了“扶欧案”的主角,电子支付业务“欧付宝”,董事长是林·。
最后回到正题:欧虽然输了,但是输的不算太惨。不过,科和欧的案子已经告一段落。至少蚂蚁金服的台湾省之行还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