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种乐器艺术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独奏乐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艺术是一种在平的位置上演奏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它还包括钢琴曲、钢琴和长笛的演唱和演奏相结合的合奏。200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琴,又名七弦琴、秦雨、七弦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绕梁。古书记载伏羲造琴,还有神农造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将琴定为五弦,加一弦,又减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国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的外观特征:
1,样式
古琴造型优美,如伏羲、仲尼、朱利安、晚霞、灵官、神农、香泉、石丰、师旷、子口、断钟、宝剑等。主要是根据琴身的颈腰形态不同。最著名的小九裴欢是伏羲式的。
2.结构
古琴一般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平,象征天地;琴身对应凤身有头、颈、肩、腰、尾、脚。
3.钢琴脸
为了充分振动,面板一般采用泡桐、杉木等松木。它由内向外呈瓦状,与底板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架钢琴。古琴全身涂以生漆和鹿角霜粉混合而成的基胎,生漆经干燥、磨平后,再擦拭数次而成。琴面的木材一定要精挑细选,纹理要平直对称。最好找古泡桐木,古寺庙大梁吊钟木,或者古棺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