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居易的为官理念

导语:我们知道,白居易是一位非常为人民着想的诗人。他的仕途也经历了很大的波动。我们来看看吧!

?两年忠国,百年唐诗?。Ad 818,?江州司马?白居易被旌鸣秘密降职,到中州(今重庆忠县)任刺史。他在中州为官两年,留下了许多爱民亲民的故事和数百首诗词。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思伟梳理了白居易在中州为官几十年的仕途沉浮。论坛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重庆市忠县县委、县政府承办。

公元818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冬,白居易结束江州司马生涯,迁居中州任刺史。所谓量变,就是这些官员得罪被降职的官员。例如,当皇帝颁布赦免令时,他们的惩罚可以减轻。他们被贬到远离首都的地方,但现在他们可以搬到附近的地方。白居易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从原来放归中州的江州,变成了中州刺史。

在此之前,白居易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元和十年(815),左赞善的御医白居易为刺杀丞相吴的贼求情,引起群臣嫉妒。另外,有人雪上加霜,把他发配到江州。此前,白居易的从政之路应该说是相当顺利的。虽然白居易因为父亲的去世一度窘迫,直到28岁才参加乡试,但第二年(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参加了进士考试。三年后,他去吏部评优。随后三年(元和元年806),在更重要的制度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白居易在三次重要考试中都取得了成功。唐代进士考试,大概有12%的人考了第一名,很多人考了二三十年都没考上。考试难度更大,但有资格参加的人更少。可以说,这些考试决定了白居易一生的处境。

先来看白居易初入仕途后的官位。在被授予中书杰出学位后,他又授予了官秘书省校中书郎。经考核,授“卫”衔,第二年(元和年807年)任翰林学士,除左士毅外。三年后,京兆府官曹参军,仍任翰林学士。学校的记账员是谁?抄写员自己创业的好选择?只有?成绩稍微高一点,文学优秀?只有学了很多宏词,考试得了优秀书籍的人才能被任用。它属于蓟县。唐代郡县分为十等(或七等),以赤、子赤为最高,蓟县次之。其中长安附近,蓟县最为重要。是从校书郎到县尉的理想途径。白居易自己也曾说过:姬池之官?秘密官员?是程朗的脉轮,还是官员的起源?。

成为翰林学士是一段重要的经历。翰林学士是什么?工作?(差人),直接代表皇帝起草文书,拾遗补缺,胡曹只是他这一时期的官衔。白居易能够出任此职,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说:?写的歌诗有几百首,都是为了讽刺当时的病,弥补政治的不足。但士多君子多,常在故宫流传。彰武皇帝哈布尔沉思并渴望预言。被称为翰林学士?,因为唐宪宗的赏识。白居易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也没有依附于一个有权势的人。只是由于他在科举考试中的优异表现,他的诗歌创作和《百家判》等文章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所以得到了朝鲜上层社会乃至皇帝本人的赏识。从这些经历来看,白居易从政之初的道路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的。

?关心政务民生?政治态度

那么,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如何?白居易的政治态度能用吗?关心政务民生?总结一下。起初,他被任命为正式的学校簿记员,这是一个比较清闲的职位。他在诗里说了什么?官小没有工作?(《初夏随校游开拓元观》)。后来,他调任县尉。根据学者们的研究,他担任了总户部尉,可能还负责工作、户部和仓库,即负责管理官员的考试、学校、租金和户籍等等。政府事务相当复杂。另一类军事上尉负责刑法、国防等。,被称为抓贼队长。不幸的是,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录。他的讽刺诗创作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其中,关割麦写道:?田家在月子里闲的少,人在五月里忙了一倍。?家里的税都没了,我可以拿这个充饥。?后来我回忆:我都快成维基了,还曾经领过河火部,还亲自鞭笞过,这叫人受不了?(《论和谐》)。可以推断他担任过政府官员。

他担任翰林学士四年,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左手官衔属于谏官,负责献讽刺,参与议事,或者发挥形式。目前,在《白文集》中仍有大量这一时期的演出。从这些朗诵会和其他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针对当时的国家大事提出了许多尖锐的见解和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向皇帝提建议,限制和打击藩镇势力。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强大,和硕出现割据藩镇(实际独立)。德宗至宪宗时期,淮西、淅川、成德、浙西诸省相继发动叛乱,严重削弱和威胁了唐朝的中央统治,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通过各种手段谋求夺回皇位,结交宦官等政治势力,影响国家大事。中央政府一方面想保卫割据地区,讨伐叛乱,另一方面又想控制和拉拢地区的其他势力,所以不得不采取一些妥协措施。白居易对藩镇势力的霸道深恶痛绝,谏止刘渊、裴军、王娥等人在朝谋要职,劝阻宪宗拒绝他们献歌者、银器等。

坚决反对宦官干预国事。白居易曾上书《太原三事》,批评节度使闫寿听从监军李和接替李的太监刘的命令?专杀?。宪宗最宠信的太监图图·程翠,在讨伐承德叛军时,被任命为处理朝政的特使。白居易的《论程翠题》,大家怎么看?以中官为制,一统天下?会拿世人和后人开玩笑,强烈抗议。好朋友元稹因为和宦官发生矛盾被降职,白居易连起三种形式,说?恐怕从现在开始,中国官员去执行任务,会很有好处。朝廷官员受辱,就不敢说话了?。此外,讽刺诗《苏子歌山北村》等作品也曾揭露过神策军的暴行:主公,小心不要乱说。中尉很亲切。?

批评各种不正之风。司马光《子同治·建贤宗元及四年三月笔记:姜立与翰林学士白居易谈。就像他们两个的邀请,降服天下俘虏,纳税,拒服兵役,禁止抢掠购买。?今天在白居易选集里看到的是“在乡县打牢形式”,叫什么?监狱里有几十名囚犯。云在多支转运下被囚禁在县牢里,欠官欠事,无所填。禁止他的身体,虽然他死了?自古罪人没听说过这个?,请求法院释放。还有“用伽丁尔的口吻演两个节目”,分别是?由于目前的干旱,今年请为江淮受旱县的人民减少税收。然后呢。请在后宫中挑出我的妻子?。《通鉴考义》说:?它在李的《物论》和《聚义记》中有所发挥。虽然语言略有不同,但大手指是不一样的。和上面的一样吗?。司马光的记载还应参考其他史料,可见白居易的批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白居易的讽刺诗《秦中吟?歌舞:?乡镇和县里恐怕都有冻死的死囚。? "新乐府?《商鞅白发人》的序言说:?怨恨也是广泛的。?这些问题也涉及到了。

白居易在《授首书》中说:?不珍惜老公的地位,不能承受之重,然后可以有条条框框,违反就会被劝谏。朝廷得失皆察,天下利病皆说。?在讽刺诗的写作中,他还主张:?只有唱歌生人的病,希望皇上知道。?(寄到唐生)?但它伤了人的病,不知道什么时候避免。?(《伤唐曲两首》)?说者无罪,则警告,污秽引上下泰。?欲开人间情之眼界,先求歌诗之反讽。?(“新乐府?可以看出,他认为这是他的职责,他是自愿这样做的。

按照唐朝的制度设计,门下省有谏官,门下省和中书省分别有左右补和拾遗,专事谏诤。其中,补缺、拾遗都是唐代新设的。白居易对谏官义务的理解来源于这一体系,可以在他引用的《唐六典》中找到。然而,实际的政治运作往往另有一套规则。通常,抗议官员由总理信任的人担任,他们背后有法院官员的支持。直接向皇帝进谏,更多的是看皇帝本人的态度。劝谏官如何履行职责,是否劝谏,如何发表劝谏言论,没有硬性规定。这要看劝谏官有没有良心。白居易在任期间,对这个责任无疑是非常认真和执着的,这也是难得的,他尽到了一个谏官的职责。

白居易提出的一些批评建议被宪宗采纳,记录在《子同治简》中。原因还在于,咸宗元及其早年确实采取了一系列刷新政治的措施。白居易和他的好朋友元稹等新学士积极有为的政治态度,也是这种政治环境所鼓励的。但其中有些没有被采纳,甚至惹怒了宪宗。比如《旧唐书》?白居易传:?我向程翠进谏时很不高兴,说姜立等人说:“白居易这小子把我捧上了天,对我无礼。我真的受不了了。”?在姜立等人开导他之后,宪宗容忍了他。但除此之外,白居易对国家大事的批评,包括讽刺诗的写作,也惹恼了许多有权有势的人,不可避免地招致他们的嫉妒。他自己在《九书同袁》中说:?在你打算做之前,你后悔你的生活吗?说话不听是一种耻辱。?如果你听到秦中吟,你会失去颜色,如果你靠近他。听到“登乐园”发足诗,掌权者会觉得别扭。当你听到“紫苏葛村”这首诗时,如果你手握重要的军事官员,你会咬牙切齿。?世界上只有三两个人。?白居易后来因母丧离职,不再担任翰林学士和左拾遗,也无法再坚持这种激烈的政治态度。很明显,他也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和政敌诬陷为贼。

教育和家庭背景的重要影响

那么,白居易为什么能坚持这样的政治态度呢?是什么支撑着他?毫无疑问,这首先和他的教育有关。白居易的家人?石盾儒学?(《旧唐书》?白居易传),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爸年纪大了,他妈?亲自捧着诗集,没日没夜的教,有说服力?(《襄州别驾府》)。白居易学习很努力。二十来了,白天上课,晚上看书,中间还有诗,不想睡觉。导致口舌生疮,手肘干瘪,皮肤不饱满,牙齿早白,一瞥如飞蝇挂珠于眼,动则万,覆则辛苦?(御苑九书)。在这个过程中,儒家的仁政理想和修身原则无疑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与?甄是铁了心了?、?扬名立万?(《竹子》)来激励自己,用一生?两者兼得,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

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并没有简单地接受儒家的一些思想原则和道理。同时,他对唐代的历史和政治现实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政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这方面,他受中唐时期流行的军、农、商战理论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他根据杜佑《通典》等政治书籍提供的材料,撰写了71篇《策林》。比分是多少?君道?、?政体?文章从两个方面对包括选官、刑法、财税、边防等在内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正是有了这种知识和思想的储备,白居易后来对朝鲜的一些具体政治问题发表看法时,才能够迅速切入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从他的政治表现来看,白居易并不是一个只说空话,不谙世事的无知者。元和五年,朝廷出兵讨伐造反的王承宗,但经过长时间徒劳无功的努力,白居易连接三种情况,分析利弊,力劝宪宗停战。后来,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主持钱塘湖大堤的修建,并撰写了《钱塘湖石记》,详细记述了大堤灌溉田地的方法、监督责任的理由、防止汉奸等事项,以便给他的继任者留下管理依据。可见他处理实际政务很用心,也很内行。

除了他所受的教育,白居易的出身和家庭地位无疑对他的政治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白居易的祖父白永是珙县人,他的父亲白是象州人。但唐代官员除了贵族和高官,并不能给后代太多庇护,其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父亲去世后,白家的财务状况一度陷入困境。当时他家在富力(今安徽)。由于江淮洪水,白居易不得不去大哥游文工作的浮桥索米求救。他的祖父和父亲在任职期间可能拥有一些土地,但未能长期保有。他后来回丽芙的诗《埇桥旧业》,提到:?税地薄,无官弟侄穷。为什么要问农村?比别人强。?另外,在白居易被提拔到高位之前,白宫并不像杜甫所说的那样,享有免税的特权。生活总是免税的。?做官前的白居易本人?你是不是在村里住久了,以前是河火户?(《论和谐》)。后来丁母一着急,就不再做官了,跟普通人一样?交了房租看县邮,却输了小米问军仓?(《魏寨撤退》)。他还有一首诗《苏娜》:晚上有官员敲门,大声催粟。家属不等知道,场上有灯有蜡烛。柏杨像珍珠一样干净,汽车是受欢迎的。如果你还担心,你会错过,你的仆人会受到指责。?此时,白居易已迁居下关(今陕西),并买了一些土地。根据这首诗?一辆30蹄的车?据资料记载,占地约三五百亩,高于一般自耕农的水平,但在唐代并不多。白居易诗中常取同类?儒家?与那些贵族家庭相比:可悲的是,作为一个儒家,我并不厌倦机械。?穷年轻的日子,适合又穷又便宜。?厚重的朱门楼里有一股牛奶的味道。?二十袭封爵,门饰荣誉富贵。?(《悲伤》)

作为一个出身寒门,与自耕农经济状况接近的人,白居易希望唐朝能够维持一个相对正常的秩序(当然有时也是唯心主义的,比如他曾经在初唐提出恢复租佃制),对贵族享受的过多特权十分反感,对宦官破坏政事,威胁中央更是不能容忍。因为长时间在农村,他对民间的各种疾苦也有非常真切的了解。他提出的很多建议也很有前景,针对性很强。比如元和第三年发表《论和谐》,批评他当时的所作所为(强行收购农民粮食以满足军队需要)?推动建立流程限制并严格督促?,?强制鞭笞,比税收还多,其实是有害的?并提议改成?折叠?(把青苗的税钱打折,这样青苗就可以收了,税也省了),就是卖粮可以冲抵税钱。在农民有余粮可卖的前提下,这个措施确实对农民更有利。

敢为人先、不畏强权的政治选择

除了以上两点,还需要指出的是,白居易勇往直前、不畏权贵的政治态度是他自己的选择。在唐代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作为文人的白居易只能通过读书来谋求进入仕途,否则只能生活贫困,别无选择。他们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即便如此,一个人在从政的道路上还是可以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是做一个好官还是做一个坏官,是不畏强权清正廉明,还是卑微卑微。白居易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一种文人官场的正直选择,值得尊重。在当时的官场,还有一批像他这样清正廉明的官员。所以,我们对他的选择并不特别惊讶。当然,也有很多人做出了其他的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他作为诗人的成功也与他的人格和政治上的表现有关。文学从来都是接近正义,歌颂高尚,充满真诚的。即使责任可以归咎于恶劣的历史环境,也很难想象一个弄潮儿,自贬身份,自取其辱,能写出真正焕发人性光芒的文学作品,能感动和影响他人,从而流芳百世。白居易诗歌的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是建立在正义、高洁、真诚的精神内涵之上的。从无数的例子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人都可以选择如何做人,如何做官。

以上主要是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前的从政经历。经过这次严重的政治打击,白居易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变化。随着官位的提升,年龄越来越长,大部分早期的精神都花光了。后来他还几次主动要求释放地方政府和分割东都,主要是为了避免卷入朝鲜内部激烈的党争。是要求尸体散了,远离伤害吗?(《旧唐书》?白居易传),但也对政治形势日益失望。这时,他的精神追求转向了他所说的?一个人好不好?在这方面。但他所说的独处善良不再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意义,而是以知足、平和、闲适为主要旨趣,旨在享受生活的舒适,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比如《三宜赠道友》诗说:?合身的时候忘了鞋子,合身的时候忘了衣服。而且,我很舒服,忘记了对与错。三顺今日为一,易易皆大欢喜。?

但是,在这种消极而又颇为无奈的人生态度中,白居易还是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意志,那就是,对吗?自由?向往。如诗《闲游》:专书没有错,我在山川中寻找一个自由的身体。?雪中工作:?心是你的父亲,你的仆人。不自由都是心造的。?雍毅:?富贵也有苦,苦中有难。贫穷也有乐趣,快乐在于自由。?尽可能远离官场险恶的局面,他觉得可以获得一种人身和精神上的自由。他说了什么?自由?和我们今天讲的自由概念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如果说他早年在如何做官的问题上做了一个自由的选择,那么他晚年所希望的是在生活上做一个尽可能自由的选择,尽管这种自由受到他的生活地位和历史条件的极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