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量变教案的教学设计

进入高中后,很多大一新生都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优秀的人很多,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所以心理不平衡。这是正常的心理,但是他们要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人口量变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地理人口量变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并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运用人口数据或图表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习读图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做好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练习。

2.在充分认识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数据的实践计算,进一步明确了人口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对文字、数据、景观图片的分析,了解人类正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各种材料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地理问题的深层次探索能力、开放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4.运用比较法和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不同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进行相应的阅读和思维练习,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分析具体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人口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型的特点、转变原因和分布特征。

教学困难

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

老师们将收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和材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阅读教材,课前分析思考相关问题,相互交流,探索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课前收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的图片和文字。

■教学过程

第一类

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世界人口景观图片,激发导入,用一系列人口变化数字和多种人口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对世界人口危机的关注,调动学生探究和学习的热情。

老师:请观看大屏幕上的投影图片。我们知道,世界人口在02年6月199965438+10月12达到60亿,而且世界人口还在增长,每年增长7800万。预测2028年达到80亿,2054年达到90亿。虽然“人口爆炸”的趋势有所减缓,但人类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问题的警钟不断敲响。目前世界上存在什么样的人口状况,世界人口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规律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中的人口变化。

老师:请看课本图片1.2,思考课本上的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同学间互相讨论,尽量形成统一完整的答案。

学生回答预设:课前安排学生预习,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进一步思考,引导他们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并在课堂上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及时鼓励、指导、启发。

大屏幕呈现了问题的答案:

1.人口少,增长慢。

2.人口增加,增长速度加快,增加了劳动力。再加上这一时期农耕和灌溉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粮食供应变得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3.用科技武装起来,人类不断扩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教师:投影课本图片“图1.2”和图集“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1.两张图有什么异同?

2.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哪个阶段人口增长最快?为什么?

学生:学生举手回答或畅所欲言,不断完善补充。

老师:然后呈现课本图片“图1.3”。请思考和交流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学生:学生举手回答或畅所欲言,不断完善补充。

老师总结: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持续增长。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促进了人口增长。

多媒体投影:生产力水平→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量变。

设计意图:从书中的图片入手,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正确表达问题的方法,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思维和方法。

转移:人口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知道什么因素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怎么算?请阅读课本第三页的活动,完成活动1和2。

学生:独立或在交流中思考和计算活动题目。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让学生先出示答案,然后进行总结:

今年增加的人口是20万×2% = 4000人。

十年后,当年人口增加:20万×(1+2%)= 243799 243799×1.7% = 4145。

(教学)人口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出生人口数与同期总人口数的比值。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即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多媒体投影: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老师:继续指导:通过活动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虽然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人口增长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

多媒体投影图片:

多媒体预测: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2)人口基数。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使学生掌握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P3“活动”,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人口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提出一些相关问题,通过举例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

转移:世界人口在不断变化。世界各地的人口都在快速增长吗?请阅读教材图1.4,思考以下问题:

大屏呈现:课本图1.4。

读图思考题:

1.图中哪三大洲人口增长更多?

2.人口增长最多的大陆是不是最快的?

3.为什么近50年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4.为什么近50年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学生:阅读教材图1.4“1950至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增长情况”,根据教材内容和有关世界人口的知识,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先独立思考,再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学习小组至少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1.人口增长较快的大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人口快速增长的大陆: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人口增长最多的大陆并不是增长最快的大陆。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健全发达的经济和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老有所养,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生育率的下降。同时,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在早期教育上投入更多,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4.发展中国家的快速经济发展;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人口政策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高生育率、死亡率的快速下降和人口的快速增长。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指导。

从以上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亚非拉人口增长较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欧洲、北美、大洋洲相比如何?由此可见,当前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哪些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可见,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我们具体看一下这两个国家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请结合课本第四、五页的课文和第五页的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多媒体投影:

?未来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典型的国家,比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学生:讨论并交换答案。

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分析未来典型国家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的原因,例如,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生育观念变化相对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和日本的人口增长率很高。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国民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占80%以上。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开始减缓人口增长?

老师总结:填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都趋于缓慢,明显比二三十年前慢,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但比发达国家快得多。

学生进一步思考:人口快速增长好不好?(学生:不会,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衣食住行环境压力加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慢好不好?(学生:不会,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人员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转移:既然人口增长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好,那么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呢?下面结合课本第四页的数字1.5和课前网络收集的信息来说说不同国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发展。

学生:开展活动,讨论交流,积极发言。

高中地理人口量变教案教学设计2

一,课程标准的分析

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型的主要特征和区域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中“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型。

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型。

让学生分析世界上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如何分布的。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里,因为这三点密切相关。学生在分析某种增长模式的特征时,必然会涉及到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又会在不同情况下与区域发展挂钩。事实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

这个《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记住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先给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通过图表引导学生画出人口增长模式,然后利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应该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练习时应注意这一点。

二,教材分析

人口和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所有人文地理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为其他章节的学习做铺垫,会渗透到各个方面。《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课程标准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散见于第一、二章,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挖掘。

第三,学习情境的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和生物课上学过人口和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中的感性学习提高到理性的水平。

人口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调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缺乏深层次探索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初中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较大,知识结构无法形成,需要合作学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把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和类型,了解其转变的原因和时空分布。

3、?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4、?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阅读方法和绘制能力。

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图片,让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通过对图表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制图表,让学生总结三种人口增长模型的特点和差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型的形成和转化。

3.结合调查分析,利用乡土地理可以进一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了解人口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型的特点、转变原因和分布特征。

不及物动词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教学难点及其原因。

七、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

基于案例分析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研究

八、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工具

九、课时安排2课时

X.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备注导入视频:世界人口的增长

给出问题:材料中解释了世界人口的哪些特征?带着问题看视频。

世界人口增长特征的初步总结。视频内容丰富,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带着问题观看,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导读图片:

文字地图1.2《65438+百万年人口增长》结合图集《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

1.两张图有什么异同?

2.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哪个阶段人口增长最快?

3.图1.3显示了科技革命的次数和最快的人口增长。

4.农业革命前后影响人口增长加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通过看图独立思考,并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分四组比赛回答或补充,培养学生看图分析能力,掌握看图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2.人口空间变化的特征。

转述:在过去的100年里,世界各地的人口是否快速增长?

导读:图1.4“1950至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增长情况”

1.图中哪三大洲人口增长更多?

2.人口增长最多的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洲?

3.为什么近50年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以欧洲为例)

4.为什么近50年来中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以亚洲为例)

过渡:不同地区人口增长不一样,人口政策也不一样。导读图片1.5想一想:

5.表中有多少发展中国家?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自然增长率。

6.如果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日本倒过来会怎么样?

读图、思考和计算指令

合作探索:分成两组讨论一个区域,每组四个人。

讨论分析,小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总结两大洲人口增长的相同影响因素。

阅读并分析图表。

合作探究、表达、交流,培养阅读、分析、挖掘信息的能力,明确人口基数对人口的影响。

分享任务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两大洲的可比性。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分析和总结人口增长区域差异的原因,了解区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大声地

假设比较极端,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辩证看待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3.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变化

人口增长模型的含义

人口增长模型的基本特征

高中地理人口量变教案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根据地图说出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绝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并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变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流程和方法:

1.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公众对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用相应的文字材料和习题解释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3.运用图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维。

?4.解释人口增长模型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型的特征差异,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解释不同人口增长模型的形成和转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和区域分布;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型的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指标。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讨论、比较、因果关系、材料分析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程安排:2小时

黑板设计:第一章人口变化

人口数量变化

一、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随时间的变化。

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一)人口增长模型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类

介绍一门新课

黑板上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人口数量变化

提问。请看世界人口日(图1.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社会对这个孩子的出生如此关注,连安南都来现场了?

讲述这个孩子的出生,意义重大。据说他很荣幸成为“世界公民”,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增加7000多万。

让学生计算出今年世界人口的大概数字。

黑板1。人口自然增长

(一)人口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

新课程教学结合P3活动,讲授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学生自主计算问题结果;让学生独立思考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人口基数的关系;

学生们讨论他们从中获得的灵感。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看地图。想想自1.2和1.3以来的人口增长,以及自100以来的P2和世界人口增长。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思考问题观察人口的时变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人口时间变化的原因;

描述6.5438+亿年以来人口的时变特征;

农业革命前,人口少,人口增长慢;

农业革命时期,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增加。

工业革命初期,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持续较快;

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持续增长。

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从而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导致人口增长的量变。

10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比较100年前人口增长的特点(在图1.2中找到1.3的时期):

高中地理人口量变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