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什么特产?尤其是广州和佛山。

禅城

1.佛山盲男饼——最早见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属于年糕。那时候,一个盲人因为机缘巧合被叫做盲饼。现在某厂家获得了独家生产的产品专利。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佛山旅游产品货架上的必备产品。众所周知,但很难成为主角。

2.云扎猪蹄(佛山猪蹄)——流传100多年,老字号德信斋出品,极品。佛山美食中,接近北方的口味不同,所以外地人也更受影响。建议像肇庆蒸一样推广,相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佛山竹后鸡(系列产品:竹后鸭、竹后鹅等。)——著名的餐厅“三品楼”就是因为做出这样的品种而出名的,可惜也难逃关门的厄运。

4.佛山秋色——出现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 ~1425),是佛山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5.石湾娃娃,也是佛山的一张名片,最近因为争议而名声大噪。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收藏类型之一,前景广阔。但是,也有隐忧。第一,产品急需改进。二是产品创作千篇一律,缺乏主题创意。第三,龙蛇混杂,良莠不齐。第四,学校在竞争。

6.石湾米酒——和九江牡丹蒸一脉相承,只是在水源上有所不同,但近几年有衰落的迹象。

7.佛山麻纱丝——又叫“祥云纱”,因为穿在身上会让纱发出声音。后来逐渐谐音,被称为“祥云纱”。贝娄丝是平纹织坯丝,黑色半透明,又称“薯莨丝”或“黑胶丝”。沈的《甘龙广州志》记载,佛山丝的精粹不如金陵苏杭丝。祥云纱是佛山丝绸的传统瑰宝,是佛山人的骄傲。但是现在它被放在了历史博物馆里。建议重新制作,然后进行商业包装,做成省运会上的获奖服装会相当有效果。

8.佛山的代工——“三香”倒了之后,三根柱子也倒了。要欣赏它过去的辉煌,全国几乎所有的历史博物馆都不可或缺。

9.馄饨面佛山要记住了——传统的制作方法已经被抛弃,现在只剩下一个壳了。如果旧的“婉约”没有引起人们的食欲,恐怕它会沉沦很久。

10.佛山剪纸,一种被称为佛山特产的精品,最为贴切。它把佛山的高雅文化远远带出佛山500多年的“界碑”。主要特点是生动、通透、严谨、工整。

11.佛山中成药——曾经鼎盛时期,品牌众多,被中外认可。可惜总产值除了漂在海外的,还不如国内一个二线药厂。

12.佛山的狮子装帧——南狮的装帧作品只有广州的状元坊和佛山出品,但是现在的后继者呢?

13.石湾陶——石湾陶享有“石湾瓦为天下第一”,至今仍称霸全国,并发扬光大。从事同一传统行业的有近30万人。不知道还有哪些例子?对于其他衰落的专业,相信研究石湾陶艺的发展会大有裨益。

14.金箔、银箔、铜箔、锡箔——金属箔工业是佛山特有的手工业。始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产品主要是做金花的厚铜箔。到了清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可以制作更薄的铜纸,金箔、银箔、铜箔、锡箔也同时兴起,各行各业都有会馆。1906至1915时期最为繁荣,工厂200多家,工人3000多人。金箔制成的绣花线远销欧美。后来由于国外装饰纸的大量进口,市场逐渐缩小。

15.石湾鱼腐——在南番顺一带,鱼腐是很常见的一道菜,制作也大致如此。只是石湾的制作方法不同,比其他的鱼腐更顺滑。如果配上其他原料,往往是在高级宴会桌上。

16.海天酱油——不用说,是佛山特产中最好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实行集团化经营,开发了多个系列产品,在国内很多地方享有盛誉。

南海:

1.西樵派——特点是入口软、甜、松。是佛山第一旅游胜地西樵山的名牌产品。

2.平洲府肉饼——相信佛山没几个人知道这个特产。其实比盲饼出现的更早,一直都是家庭小作坊制作,类似中山的杏仁饼。

3.九江煎饺——和龙江煎饺一起,一直是年夜饭的著名角落。在广州和珠三角,它的名气甚至比盲饼还响。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改进,却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4.龙江锅贴——一个与九江相连的地方,却生产出两种不同的同名产品,还有竟陵码头,各有各的“寻香人”,相信还有很多故事有待发掘。两种炸桩叫两派,命运差不多。

5.南海大麻豪华狗肉-用干力烹制,混合特殊酱料以突出猪肉的风味。它在某些地区很有名。来自广州、香港、澳门的食客专门开车来品尝,小店10,生意兴隆。

6.盐步秋茄——近几年经常登上穗禅餐厅雅致的大厅。其实早就出名了,粤菜材料介绍上有专门的说明。在产地,当地人称之为金手指,具有皮绿、比中指粗、长6至8寸、尾钩、柔软、头尾弯曲等特点。相传只有两亩地全是产品。

7.平洲金丝油——一种相信因为产量低而被遗忘的特产。果实只有拳头大小,皮薄,无渣,无籽,多汁,肉脆,酸甜适中。

8.平洲石硖上的龙眼——有一年,一个外地果贩去平洲石硖村卖石硖上的正宗龙眼,被当地人带到老果树上,觉得很丢人。现在很多人在石硖石玩正宗的桂圆,但真正的传人不到2000斤。

9.官窑石碣西瓜——相信在佛山没几个人知道,但老广州人却是家喻户晓。以前在广州,我骑着自行车,两边是大书架和大筐去卖西瓜。十有八九是石碣西瓜,是西瓜制品的代名词。石碣村位于中国南部的桃园,种植西瓜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合水西瓜的始祖。

10.九江双蒸酒——香港的广告到处都是,是洒类的万宝路。

11.官窑马蹄——以果大、汁多、味甜、无渣著称,与桂林马蹄并称双雄,年出口量居首位。

12.南海绣(粤绣最重要的部分)——粤绣的记载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据苏娥《都阳杂记》记载,怪女娘生于南海公永贞元(805)。她“极其熟练”,能够在一根只有65,438+0英尺长的丝绸上绣出7卷Hokkekyo。“字的大小不超过一粒谷子”,但分得很清楚,比头发还细。唐顺宗哀叹她的工作。据说在旧社会,南海人娶女人,礼物的多少是由刺绣的优劣决定的。我相信现在很少有人能用一千万的礼物得到好的刺绣了。

13.南海沙溪马蹄粉——比广州潘塘产的还要差。据说有一年广州潘塘马蹄铁收成亏损,无法完成商家的订单。无奈之下,他们改买了沙溪的马蹄粉。怎么知道商家反应很精彩?但毕竟广州名气大,沙溪马蹄粉还是有压力的。现在沙溪马蹄粉代工广州潘塘马蹄粉撑起了90%的江山。

14.南海藤席-南海藤织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除销往香港、澳大利亚外,还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东南亚、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相关产品,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直到最后一次才重新装修,但现在海南厅和香港厅还在用它装饰。以前福建厅也是用来装饰的,很多领导人都是用来接待外国贵宾的,曾被外国通讯社称为“最中国”。可惜现在大部分人都梦诗(想云),这个专业已经逐渐没落了。

15.粤菜材料南海里水冬瓜推出的产品只有21,南海里水冬瓜就是其中之一,最能体现它相对于其他同类品种的优越性,就是当冬瓜杯用,炖久了不崩。熬汤不浑浊,低值品优雅,可见其“修养”不浅。其实丽水真正的冬瓜只产于现在空调所在的甘角。据悉,这一带姓蒲的村民是元朝皇室后裔,被朱元璋赶走。他们走之前,误把优良的冬瓜子当成了神药,让他们在这里生根发芽。

16.西樵山的方竹——奇怪吧?西樵山八大奇观之一。种在盆里,带进家里,你就有所作为,不然迟早被高楼压死。

17.西樵山没有蜗牛——第二大奇观,八大奇观之一。

18.西樵山炸?鲎鱼-第三大奇迹,又一个八大奇迹。其中有木瓜、杜鹃、云雾茶。

19南海烟花——曾几何时,春节期间的鞭炮声几乎是新年的象征。南海烟花也因其“南海之花”的美誉而广为流传。两大花炮厂紧紧守住了全国第一,但随着各地禁放鞭炮的政策,行业也大幅萎缩,长痛不如短痛。从此,南海鞭炮只被人们记住了。

20.和顺橄榄——在高档小吃店,化皮橄榄一直扮演着“养生”“丹”的角色。你要知道这个化皮橄榄是和顺橄榄的。曾祖母活着的时候经常提起。我相信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21.和顺虾——只在金山寺前后两公里的河段发现。之所以形容为金边虾,是因为虾脚和虾壳边缘都是黄色的,当地甚至有很多传说,披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但是这虾真的很清爽新鲜,而且壳很薄。这个招牌在广州清平市场的价格比其他高出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