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镇中的南翔镇。
自明代以来,南翔人文荟萃。明代进贡生14人,枢密16人,进士10人。清代贡生20人,19举人,进士7人。富绅和殷户竞相建造第一座宅园:宋代有1座。明朝时,李在城北修建了袁谭。“当年墙只修到肩,是南翔的一个景点。”经判定,石民是东市建始苑(今古艺苑)人,至今仍是南翔一景。此外,还有积石园(后改为莱河园)、怡园、鸟巢园和童渊园。明清园林二十余座,故有“小南翔赛苏城”之称。南翔有许多历史遗迹,包括南翔寺的一对砖塔,位于镇中心的香花桥以北。这是田亮监狱时期修建的白河南翔寺的唯一遗迹。从1985开始修复,1987重新出现,基本恢复原貌。南翔寺尊圣托罗尼经典建筑,俗称经典建筑石,有两座建筑,现位于古漪园南殿和印伟亭前,原与南翔寺大雄宝殿相对。一座立于唐宪通八年(867),一座立于唐乾福二年(875),为寺内八景之一。1959古彝园扩建时,在此处收藏并修缮。河茶山,南宋建炎四年(1130),韩世忠从平江调兵抗击海上金兵,在南翔修建了这个烽火台墩作为信号联络。
1983年,南翔人民公社与南翔镇合并,试行村镇一体化治理村制。镇人民政府位于胡艺路以南,镇以东。东接保山县,南接桃浦乡和封浜乡,西接黄渡乡和邰方乡,北接马路乡。全镇面积33.16平方公里。集镇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万亩。有10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3万人,4.7万人(公安局户籍统计,下同)。其中,城镇人口5900人,有65438+9600人;农村人口7400人,2.74万人。城镇劳动力6000人,农村劳动力654.38+0.65万人。胡艺公路、胡加高速公路和黄翔公路贯穿全境,公路密度为435米/平方公里。枣浜、横沥河、茶浦河穿境而过。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外环公路过境8公里,华东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也在南翔镇。
198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23亿元,位居全县第二,其中工业产值占比78.9%,农业产值占比10.1%。
1987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28家,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其中机械制造和电子机械及器材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2.7%。1981 ~ 1987、南翔灯泡厂生产的普通灯泡和彩色灯泡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三。南翔电熨斗厂生产的白鹭牌500W、300W电熨斗质量从65438到0986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南翔镇农业以粮棉油为主。1979年,在稳定粮棉油产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蔬菜、葡萄等作物。1987年粮食总产量1445.3万公斤,位居全县第三。南翔水牛,品种优良,曾在江浙一带闻名遐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奶牛被开发出来。1987期间,全镇饲养奶牛262头,产奶579吨,居全县各镇之首。1987年建成年产6000头出口瘦肉型猪的基地和年产2750吨鸡蛋的机械化鸡场,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