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世界最短茶园面积的贵州,为何在名茶圈默默无闻?

当你提到中国的产茶省份时,你可能会立即想到福建、云南、浙江和安徽...但贵州在茶圈似乎一直默默无闻。十大名茶中,只有都匀毛尖占据一席,但有些人一提到它就半天反应不过来。这是贵州茶。

事实上,贵州是中国茶叶中的“隐形大咖”,其茶园面积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而且你喝的龙井、“碧螺春”、白茶、金骏眉,很可能不是产地,而是贵州。

贵州是中国唯一的低纬度、高海拔、日照稀少、多雾、全高原的产茶区。充足的降水,富含微量元素的酸性土壤,多雾的环境,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

贵州茶树品种繁多,尤其是大量的野生乔木茶树和灌木古茶树,大部分原生态茶树都是在当地种植的,这也是贵州茶叶加工和口味多样化的重要原因。

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树固有的品种以及现代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茶叶在贵州如鱼得水

从2007年到2017年,贵州茶园面积增加了近7倍。截止2018年底,贵州茶园面积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03.

门类齐全,存在感弱

中国的六大茶,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基本上是以分散的群体发展起来的。比如白茶、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江南茶区以绿茶居多。

贵州有一些奇葩,六大茶基本都有涉及。全省88个县中有近70个产茶,生产工艺基本涵盖六大茶类。绿茶有很多种,如毛尖茶、毛峰茶、崔涯茶和竹茶,包括扁茶、卷曲茶、直茶和颗粒茶。

而贵州茶看似品种齐全,却没有名牌,只有一个都匀毛尖在苦苦支撑。

贵州茶还不错,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但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贵州茶鲜为人知,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贵州茶一直在为外界做代工,是“隐形”的。

龙井茶爱好者可能听说过贵州的龙井茶。其实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卷入战争,迁至贵州湄潭。同时,浙江名茶龙井的制作技术也被带到了湄潭。湄潭出产的龙井茶曾畅销江浙茶叶市场。

贵州另一大茶种遵义红茶,也是以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正山小红茶的加工工艺为基础。此外,金骏眉、“碧螺春”、白茶等大众化的茶叶品种在贵州几乎都能找到。

▲遵义红

这与贵州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薄弱的经济造成的近代制茶技术的落后有着重要的关系。

有好的茶树,好的茶青,但是只能让外来的和尚来唱。好茶有,名茶少,这是贵州茶最深的痛。

相比云贵高原的好朋友云南,他在打造茶叶品牌上明显更胜一筹。曾经被视为边茶的普洱,到了现代已经枝繁叶茂,成为云南最响亮的代名词之一,滇红在红茶界也是在触底。

04.

地区扩张的潜力仍然存在。

好在贵州人看到了贵州茶的软肋,也看到了贵州茶的潜力。2007年以来,贵州茶叶发展进入快车道,从扩大面积入手,进行规模化生产。

如今,贵州主要的“三绿一红”,湄潭崔涯、都匀毛尖、遵义红、祖母绿,正逐步进入市场进行品牌营销。

▲湄潭崔涯

而且贵州茶非常注重有机和无农药方面。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发布,自2012年以来,贵州茶叶连续8年在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检测中合格,位居全国前列。

综上所述,贵州茶有其最深的痛:没有品牌,但在其他地方,尤其是江南、华南的省市,由于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不可能大规模扩张到今天的茶叶产区。拥有广阔西南茶场的贵州,显然还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