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优势品牌和民族品牌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如火如荼。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总量从2008年的60万件增长到2065.438+02年的654.38+0.25万件,四年翻了一番。?培育农产品品牌不仅可以引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而且是深度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推动力。?朱宝成坦言。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热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朱宝成看来,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不平衡,缺乏整体布局规划,品牌多、杂、小。山东、浙江等具有经济和资源双重优势的地区发展迅速,而一些资源贫乏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品牌建设明显落后。二是重视登记和保护,而忽视发展和培育。大多数地方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是否获得认证作为奖励和扶持的标准,使得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追求注册数量,对品牌发展和培育重视不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实现优胜劣汰,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支持、引导和监督作用,把品牌培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为此,朱宝成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要做好规划引导,促进有序发展。根据不同产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从区域、行业、企业等多个层面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支持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发展咨询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推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制定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重点企业的重点产品,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带动更多农民和农业企业发展。政府机构应提供信息、信贷、技术等公共服务,促进分散的农产品品牌整合和成长。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依托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出门?打造区域和全国优势农产品品牌战略。

二要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在借鉴国外农产品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名优农产品新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保护农产品品牌及其知识产权。

三要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做大做强。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农业品牌化过程效率高、利息低、融资周期长。政府担保贴息、政策性财政提供有偿资金是培育农产品品牌的有效措施。要研究运用财政资金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奖励补偿机制,重点补贴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品牌建设和产地环境治理。同时,优先将品牌企业的优质农产品生产纳入政策性保险(放心保险)范围。

四要严格监管市场,严查假冒。整合相关部门执法力量,加大农产品打假执法力度,禁止虚假广告,查处滥用区域品牌等违法行为,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和完善农产品品牌推广和认定平台,加强对相关主体行为的监管,完善投诉举报渠道和依法查处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农产品品牌培育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