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二十年的变化
1988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现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0万,流动人口40万。
建市以来,石狮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爱敢赢的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0.2亿元,财政总收入2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分别增长16.5%、22.3%和23.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均居全省前列。
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2位,在福建省10强县(市)中排名第2位,使福建成为唯一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县级市。
-中国休闲服装城。
以服装闻名的石狮是中国纺织服装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经过20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以服装加工为核心,涵盖纺织、漂染、服装加工、辅料、营销等领域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全市服装及配套产业企业3000多家,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2000多个;福建服装板块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泉州等周边地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10000多家,年产值500亿元,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服装板块。
石狮服装50%出口,众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如鳄鱼、啄木鸟、周至、卡丹奴等。,正在石狮采购原材料,做订单。
石狮已成为全球服装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五大跨国采购基地之一。
石狮服装城,总投资6543.8+0.5亿元,于2003年开工建设的国际服装物流配送中心,是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自2005年开业以来,迅速成为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和全国十大创新市场。
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和休闲服装博览会为平台,以石狮服装城为中心,连接鸳鸯池面料市场(中国四大面料市场之一)、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杨霞服装辅料面料综合市场、塔前服装机械市场,形成石狮独具特色的纺织服装商圈。
近年来,随着总投资22.38亿元的PTA、总投资654.38+0.2亿元的协盛谢峰5万纺织等一批大型纺织服装上游项目相继进驻石狮,石狮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
——工业、贸易和旅游港口城市。
石狮工业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材、体育用品、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王老吉顺利投产,带动了彩印、易拉罐、制盖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港口一直是石狮最活跃的经济区。目前,石狮拥有石湖、祥芝、永宁三个深水港,形成了以石湖港为龙头,以占地20平方公里的石湖港工业区为重点的港口经济区。
石湖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万标箱,占泉州集装箱总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跻身中国港口国内集装箱码头前五强。
石狮是中国渔业百强县市和福建省十大渔业县市之一,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二位,主要海产品20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8183公顷。拥有祥芝、东圃等国家级渔港,初步形成了以华宝化工、瞑祥食品为龙头,以新沙堤鲍鱼养殖、永宁海水网箱养殖为特色,以祥芝水产批发市场为辐射带动的蓝色产业基地。
石狮人文历史悠久,海浪、沙滩、海蚀地貌构成的美丽滨海风光,融合了海斯文化、服饰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舞狮、灯谜、南音、泼水节、踢踏舞等民俗文化。以石狮服装城为主的工业、购物旅游,与以黄金海岸、红大湾为主的滨海旅游相互促进;以姑嫂塔、六圣塔、临乱渡、湖东寺、朝天寺、城隍庙、珞珈寺为主要旅游景点,以灵秀山森林公园、宝盖山生态园为主要休闲旅游,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体系。
成功举办国际和全国帆船锦标赛、首届闽台嘟嘟文化节和泼水节。
——著名侨乡,对台窗口。
高耸的姑嫂塔和石湖塔是当年海上航行的标志。从这里,石狮人跟随郑成功开发台湾省,并与外国船只前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
如今,全市有近30万华侨、港澳同胞,祖籍石狮的台湾同胞超过30万人。
广大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充满热情。几年来,他们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捐款超过7亿元。
建市以来,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搞好对台经贸关系。
截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057家,投资总额45654.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2亿美元。
2007年,企业自营出口5.8亿美元,增长58.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改善基础设施。
全市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岸线规划,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全面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心城建成区扩大到29.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85平方米。
先后建成2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中,实现了通往福州、厦门的双回供电线路架设。
有1自来水厂,日供水量分别为20万吨和7万吨,向全市辖区供水。总投资2亿多元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建成,总供水能力35万吨/日,人均供水量居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居全省第三。
基本实现城中村村村通公交车、通自来水。
建成了可靠的邮电通信网络,城乡电话用户超过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近2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超过2万户。
同时,建设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总投资58亿元的洪山热电厂建成后,将淘汰服务区内的所有燃煤锅炉和导热油炉,进一步增强石狮的发展潜力。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石狮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市拥有高职3所,中专1所,中学15所,小学70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进行列。建设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两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 * *、企业、社会信息化进程,率先建成全省首个一体化县级电子政务综合办公平台。
我们全力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相继建成了市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游泳馆、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不断改善。华侨医院、妇幼保健院、“120”急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3亿元的石狮市医院新院正在建设中。
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切实关爱外籍员工。
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保持了社会稳定和安定。
经过不懈努力,石狮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福建省教育先进市、文化先进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首届平安县(市)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