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豆瓣的品牌建设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面促进了郫县豆瓣产业的发展,为郫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前,全县豆瓣产品总产量20万吨,销售总收入6亿元,利税总额约5000万元。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后,2013年,郫县豆瓣总产量达到96万吨,比保护前增长了3倍多。工业产值75亿元,比保护前增长9.5倍;出口创汇达600万美元。郫县豆瓣产品已经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郫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郫县豆瓣加快了食品包装、交通运输、竹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了1.5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郫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川丹丹调味品有限公司从1984成立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现已发展为注册资金2600万元,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厂区内有最大的郫县豆瓣打谷场,固定员工600多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20人,季节性员工65438+。2004年被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四川省著名商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丹丹公司生产的红油郫县豆瓣被列为奥运食品,为奥运会做出了贡献。2009年,丹丹郫县豆瓣荣获中国绿色食品2009烟台博览会金奖。
四川郫县豆瓣有限公司是由四川郫县豆瓣厂等上述三家地方国有企业于1999年2月经四川省体改委批准,在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公司占地面积近65438+万平方米,总资产9000多万,年销售额7000多万,员工500多人,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毕业生100多人。年产“宜丰贺浩”“鄄城牌”郫县豆瓣及其系列产品1万余吨,是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豆瓣生产企业。历经百年沧桑,“益丰和”酱园的美誉依旧,“鄄城牌”郫县豆瓣也是根据其秘方酿造,成为享誉世界的郫县豆瓣代表作。
21世纪初,随着王新红、韩晶四季、高福记、丹丹等一批豆瓣新技术改造项目逐步投产增效,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豆瓣加工类型日益多样化、专业化,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企业工业园区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2014年7月6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参观成都菜市场,花5元现金买了一袋郫县豆瓣,表达了对中国餐饮文化的热爱。
(郫县豆瓣制作过程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