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主要工作部署
(一)狠抓项目投资,强力拉动经济实现新增长。
继续把项目投资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以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建设、城乡景观建设为重点的大项目建设活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05亿元。239个重点项目整体推进,年度投资236亿元。
大力推进“四大建设”。力争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00亿元,抓好以临桂新区和旧城改造“1212”项目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力争完成投资6543.8+02亿元,积极推进以“两铁五高三库”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扩建。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完成投资80亿元,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俏经济开发区、西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力争建成百亿元工业园区。力争完成城乡面貌和社会事业建设投资43亿元,以桂柳、桂武、黄贵高速和桂阳公路、漓江两岸和12县城为重点,全面加快城乡面貌改造,推进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
加强项目管理和前期工作。继续按照“一个建设项目、一个主管领导、一个工作机构、一个计划目标、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完善部门联合审批制度,推进并联审批工作,千方百计推进新项目集中开工,千方百计推动续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加强金融货币工作。加强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继续深化各项金融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调度和监管,做好项目资金保障工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把握中央和自治区的投资动向,加强项目准备和申报,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更多的资金支持。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大力推进“引银入桂”工作。
(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发展。
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我市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五大五小”优势产业为支柱,以做强做优企业为龙头,以园区为载体,持续加大投入,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业总产值超过6543.8+020亿元,增长超过654.38+08%;工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16%以上;技术改造投资保证增长35.5%。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办好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高新区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桂磨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上做大做强做优;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动漫等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在继续推进“五大五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机械、汽车零部件、橡胶、医药、特色农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升级。机械工业重点发展电器、工程机械、橡胶机械、机床、仪器仪表和机电一体化。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子、汽车底盘和新能源客车。橡胶工业重点发展高档子午线轮胎、乳胶和橡胶制品。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品和医疗器械。特色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以粮油、果蔬、畜禽、竹类等产品加工为重点。鼓励建设中间产品、零部件、零配件、配件等生产资料市场。
加快企业重组。坚持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坚持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优势产业,继续做好招大引强、育优扶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点在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煤电油运、市场营销、融资担保等方面提供服务。
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规划,增加工业用地储备,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继续打好以“路、水、电、网、房、校、所”为重点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高水平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加快发展产业互补、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园区经济。县域工业集中区要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优势资源型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与大企业集团相匹配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努力建设一批工业强县。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争取新增企业和项目65438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三)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以特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
按照“稳粮增收惠民生,以改革促统筹,强基础增后劲”的要求,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全面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漓江、湘江、资江、桂江流域和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特色效益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大力推广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套种作物等新品种新技术,着力建设一批优质粮食、果蔬、畜禽、中药材、竹子、花卉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粮源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果蔬标准园区建设,提高出口果蔬质量。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壮大食用菌产业,鼓励发展特色养殖。积极推动竹木加工贸易、人造板、竹制品、木衣架等产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食品加工业和林产工业产值分别超过6543.8+05亿元和55亿元。积极创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城市,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推进“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20条观光农业线路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节庆活动水平,加快休闲农业发展。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16万亩。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结合部和景区周边农村一体化发展。组织150个自然村开展“普惠制”新农村建设试点,继续创建400个文明卫生村,建设1.55万座农村卫生厕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启动8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高标准完成第三批8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
(四)做强做大旅游业,推动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取得新进展。
充分把握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勇于改革,率先垂范,统筹兼顾,大胆创新,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自治区的支持,全力推进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努力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大桂林国际旅游目的地。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增长5%,旅游总收入增长10%。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启动旅游“二次创业”,整合旅游资源,丰富完善以市区为中心、以县为节点的大桂林旅游圈,发展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镇,构建多元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推出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漓江流域富民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扩大观光旅游。实施“精品景区工程”和“精品酒店工程”,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文化街区和精品旅游设施,发展高端旅游。打造“两江四湖”滨水旅游休闲带、桂林老城周边休闲度假带、阳朔“十里画廊”等生态休闲旅游区,发展休闲旅游业。全力办好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和首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临桂新区和老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出台加快商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信息、物流、金融、咨询、法律等服务业。大力发展流通新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商贸企业和品牌,培育2-3家销售收入超过6543.8+0亿元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推进桂林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前期工作。合理布局,发展壮大旅游商品、农产品、建材、五金机电、汽车及汽车配件等商业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大型商业零售网点,建设新兴特色商圈。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保健、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继续实施“510”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行动和家电下乡工作,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大力推进农家店、农资配送中心、“双百市场”、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和“八桂放心肉”工程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建设保障性住房25万平方米。
(5)加快城市化进程,继续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
坚持以临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升级为重点,完成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上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战略,发挥全市之力,加快新区建设,把新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快速构建新区城市框架。继续整体推进新区规划,完善城市水系和路网规划布局。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新开工项目65个,总投资6543.8+099亿元,确保全年投资25亿元。。
改善和提高老城区的功能。加快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善漓江小流域综合整治和重要街区规划设计。
加强特色小镇建设。
(6)推进文化创新,培育文化桂林建设新亮点。
坚持文化立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着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以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全面增强文化创造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坚持一手繁荣文化事业,一手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编制桂林文化发展规划。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院两馆”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实施瓯亍岩遗址博物馆二期工程、靖江王陵遗址保护工程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建设工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红色旅游等项目。
推进文化精品建设。继续打造人民大舞台、人民文化论坛、漓江之声、市民读书月、吴彤农民画等文化品牌,以品牌文化推动社区、企业、农村群众文化蓬勃发展。鼓励和支持文化人才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作一批具有桂林特色、时代风格和市场前景的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文学作品。举办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高新区创意产业园、燕山动漫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七)推进改革开放,争创建设活力桂林新优势。
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合作,着力推进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进兴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国有、集体企业和供销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
建设创新型桂林。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活动,加快实施桂林创新计划(2008-2010)和科技“355工程”。支持企业申报专利,争创驰名商标和国家、自治区名牌,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创建2个国家级和4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泛珠三角“9+2”、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等多区域合作。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坚持大招商、大招商,加大“央企进桂”、“百企进桂”工作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大兑现、大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项目履约率、完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全年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22亿美元,引进市外和境内到位资金超过30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加快桂林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
(8)科学保护环境,把生态桂林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以建设生态山水城市为目标,以保护漓江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加快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步伐。
优化漓江流域生态。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科学保护漓江”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尽快出台。研究探索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争取纳入国家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试点。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组织实施《桂林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抓好《桂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全面开展植树造林,实现人工造林34万亩,掀起新一轮造林高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继续实施沼气池建设工程,建设沼气池1.25万口,能建池户数率超过78%。
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继续推进环保专项行动,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和监督性检测,推进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县城和重点工业园区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提高医疗废物处置水平。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推广绿色建筑,加强新建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积极争取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创和谐桂林建设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就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管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稳定就业基本形势,全面实施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4万多人。扎实推进劳动仲裁执行,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分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5.85万人、失业保险24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5.5万人、职工工伤保险26.6万人、职工生育保险24.8万人。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攻关工作,继续落实中职生各项资助政策。积极支持桂林市高等院校、市卫生学校、市交通技校新校区建设,做好临桂新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推进智障、聋哑和七中、三中迁建工程建设。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扩大医疗救助和医疗受益范围。完成7个国家标准县医院和18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建立“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立健全政府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积极创建法治市县,大力开展“和谐基层建设”,争创法治先进市。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深入实施惠民工程。继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筹集资金6543.8+0多亿元,全力办好654.38+0惠民工程:
1.教育惠民工程。(1)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②实施库区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工程。对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库区移民给予学费补助。
2.医疗卫生保障惠民工程。(1)实施基本公共卫生保障工程。②实施妇幼健康“一免两补”幸福工程。对新婚夫妇进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孕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给予补贴。(3)建立困难危重孕产妇救助基金。(4)实施“健康快车”项目,恢复视力。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00例。
3.社会保障惠民工程。①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0%以上,补助标准由每人100元提高到120元。②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标准由每人80元提高到1.20元,参合率达到95%以上。③实施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工程。④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建设工程。建设10个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为2000名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料服务。
4.惠农文化工程。(1)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示范工程。50个村实现灯光球场、文艺舞台、综合楼(活动室),组建农民文艺队、农民篮球队。(2)继续实施20多个村的广播电视工程。
5.安居惠民工程。(1)新建2万平方米廉租房。(2)继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实施防火项目。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①完成55个自然村(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实施村(屯)路建设。③实施36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7.城乡社会服务项目。①新建、改扩建20个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所,100个村级健康家庭服务室。②继续实施“千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翻新了280家农场商店。
8.“安全食品”项目。实施农贸市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工程,在城铁、七星、东联、金鸡岭、中北5个农贸市场和12个县城农贸市场建设1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室。
9.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两江四湖”二期工程——桃花江、楠溪江、蒋小东河综合治理工程,改善老城区生态景观环境,增加市民休闲场所。
10.城市交通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城区重要交通节点改造,重点建设福利路、方巷路、阳江南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