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十大名吃

宜兴十大名吃是藁城五花肉、宜兴大闸蟹、沪椒小馄饨、黑米、清汤豆腐花、凡俗西瓜、何桥豆腐干、向洋葱油饼、野鹅菇、凉拌马兰头等等。

1,藁城猪肉猪肉

藁城红烧肉历史悠久。起源于宜兴市高塍镇桃园村的陈氏家族,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祖上以务农为生,生活艰难。很多农民养了猪婆,卖了自己的宝宝来弥补生计。每头母猪生了10窝左右,所以小猪很肥,不再怀孕,因为肉腥只好被抛弃。桃园村一位姓陈的农民觉得弃之可惜,于是尝试了各种调味品,煮出了美味的猪肉。

2.宜兴大闸蟹

宜兴的螃蟹养殖面积近万公顷,亩产超过100公斤的养殖户不在少数。在关林、藁城、新建等镇,螃蟹养殖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据了解,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平均售价高于同类产品,经济效益显著。“宜兴大闸蟹”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宜兴蟹农转型发展、增产增收的良机。

3.沪椒小馄饨

这个重点推荐,汤是骨头汤,老板煮的,小馄饨也是手工包的,不是街边捏的那种,是迷你馄饨。这碗是中碗,没有放香菜,可能不好看,但是真的很好吃。馄饨不要放辣椒酱,撒点胡椒粉就行。辣椒酱会掩盖汤的原味。

4.黑米

宜兴南烛制黑米的叶子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的丘陵地带。一般做黑米的米以糯米为主,混一些粳米,煮后特别香,特别好吃。宜兴吃黑米的习俗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宜兴黑米是宜兴当地的特色食品,也是宜兴人创造的独特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宜兴周边影响较大。

5、清汤豆腐花

宜兴南门的清汤豆腐花是一对肩,碗和灯还是明朝的,热豆腐花,热酱油,虾米蒜花撒在上面,站在街上吃也难忘。其实“豆腐花”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用吸管吸,可以用大碗吃,也可以用勺子细细品尝。冬天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花”会是一大乐事。

6、亵渎西瓜

太湖西岸的百里渡区,是宜兴西瓜的主产区。这里的晚熟西瓜叫“渎西瓜”。入秋后,当其他品种的西瓜退出市场时,世俗西瓜大量上市,以满足城乡人民的需求。上海益民食品厂已经与丁一地区的一些供销社签订了合同,用被亵渎的西瓜制作西瓜罐头,并销往海外。

被人鄙视的西瓜,一直都很好吃。相比国外和本地其他地方产的西瓜,无论是口感还是含砂程度,吃了都比吃了好。

7.何桥镇豆腐干

何桥镇是江南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千叶船只云集、四面八方商贾经过的繁华商埠,享有“小无锡”的美誉。将挑选出来的黄豆磨成干花袋,其形状可以放在香蒲袋中展示。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浸泡一个多月就可以出售了。豆腐干块有银元那么大,咸中带甜,有嚼劲但不僵硬。它曾在清朝被列为“贡品”。

8.向洋葱油饼

从宜兴市区到郊区,沿着油坊河走,看到“九侯故里”的大牌坊,向洋老街就会出现在眼前。看这个洋葱,绿色的,绿色的,一个一个的。在老先生的记忆里,葱油饼是用荷叶或者油纸包着的。吃完葱油饼,诱人的香味留在荷叶或油纸上。向洋葱油饼是月亮形状,颜色黄澄澄,松脆,充满葱花香味,甜咸适中,油而不腻,非常爽口。

9.野鹅来采蘑菇

雁来菇,天下第一。苏东坡在宜兴遇到了野鹅菇,一尝就无可救药地上瘾了。苏东坡是美食家,也是探险家。大家第一次见到大雁的时候,一代人的震惊和喜悦可想而知。野鹅菇的味道明显跨越了肉和菜的界限。野鹅菇可以用很多方法炒和煮。宜兴山民的传统做法是用上好的酱油煮。水煮野鹅菇色泽黑红,味道鲜美,可直接佐餐食用,也可作为配菜食用。

10,冷马兰头

春天的田野里,到处都是马兰头。它在杂草中四处戳着,叶子呈椭圆形,颜色深绿;茎有两三寸长,带点红色的马兰头为上乘。宜兴人对马兰头的喜爱更甚于其他野菜,其独特的味道令人难忘。嘴里的香味,眼前一亮的感觉,只觉得春天在口中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