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对花米酒从哪里来?
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石塘村深厚的饮食文化。石塘村一直有酿酒的习惯,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光绪年间,石塘村有80多家酒厂。
黄酒一直被称为“烧酒”。南宋时,江西吉安名人文天祥称赞“店家酿烧酒如此之好,真是香满花香。”它被命名为“堆花米酒”。到与元兵作战的文天祥,宁死不屈,写下“自古谁无死,守丹之心为史书”的名句,为了怀念这位忠君贤德的圣人,人们甚至做了一堆米酒作为忠臣的纪念;从此,堆米酒的名声响彻全国。明末,江西吉安部分人南迁仁化。那时候,石塘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千村。有一位著名的酿酒师来石塘赶集,被石塘村周围田野里连绵的群山、潺潺的溪流、清凉的井水、饱满的稻谷所吸引。他不禁感慨:“酿酒的好地方!”于是,他扎根石塘,用村里清澈醇厚的井水和优良的大米酿造石塘桩花米酒。其味、香、形可与江西吉安媲美。
石塘对花米酒采用当地优质地下水源,自制酒饼,传统工艺酿造而成。它以色清、香、味醇、质佳而闻名于粤北。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优质的水资源,造就了石塘对花黄酒以纯正、醇香、宜人著称的优质特色。来石塘买米酒的乐昌、曲江、仁化的人不计其数。
几年来,石塘镇依托石塘古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底蕴和“名片效应”,抓住落实省委书记12013年5月2日重要指示的有利时机,做强做大黄酒产业,培育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生产。2013年6月,堆米酒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首批21酿酒人加入合作社,实现了“抱团取暖”。原酒年产量由原来的100吨增加了200多吨,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初步实现了规模效益,推动了区域特色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进程。二是完善软件建设,实现市场准入。在县专项工作组的重视和支持下,全面完善了石塘米酒的注册商标、商品条码、产品包装设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流通等一系列程序,并邀请县质监部门进行检测,成功将石塘堆米酒投放市场,为实施堆米酒品牌战略奠定了基础。三是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3年,石塘镇大力筹资近100万元,建立了旅游咨询展示中心和石塘对花米酒展厅,完善了产品展示、营销、鉴赏体验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展示了石塘对花米酒的历史渊源、酿造工艺、品质特色、工艺传承和长远规划,提高了石塘对花米酒的知名度。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自2013起,石塘镇先后协助广东南方电视台、北京旅游频道、韶关电视台拍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对花米酒》、《对花米酒》、《发现特产》等专题宣传片。2014,14年6月,石塘对花黄酒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通过对花米酒非遗技艺展示、对花米酒品鉴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了石塘对花米酒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地域特色、地方美食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