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宣传口号

第一条:预防野生食用菌中毒宣传标语

1.注意食品安全,谨慎食用野生植物。

2、不吃野生蘑菇,防止食物中毒。

第二条:禁止焚烧秸秆的宣传口号

1,不烧秸秆,还我碧水蓝天。

2、禁止焚烧秸秆,美化家园。

3.禁止焚烧秸秆,净化生态环境。

4.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秸秆还田。

5、秸秆只要利用好,既能增加收入,又能保护环境。

6、禁止秸秆焚烧,加强综合利用。

7、禁止焚烧秸秆发展生态农业。

8、巧妙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秸秆

9.秸秆还田可以增加产量。

10,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1,焚烧秸秆有害且综合利用被大家所称道。

12,稻草是宝。烧了很可惜。

13,秸秆生产食用菌真的是幸福致富。

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快速发展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渠道,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实行规范管理、周到服务,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高效、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5月底,我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2个,其中种植业82个,养殖业48个,加工业2个。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农民专业

对合作社实行规范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我市按照省、市农委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和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期间,* * *张贴标语360余条,悬挂横幅36条,培训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部分农民代表200余人。同时,对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摸底调查,摸清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登记和记录,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以便农业行政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变化情况。市、乡两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也设立了专人和热线,接待农民来访,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还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我市农民合作社建设。2009年,我们在吉林农业经济信息网上发表了9篇实证材料,其中7篇被中国农业经济信息网转载。专题调查《桦甸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刊登在《中国农民合作社》第三期第一位。《合作兴万业,致富更广——桦甸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之花》《低头当牛——记桦甸市佳源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庆义》报道在第七期《中国农民合作社》上发表,把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民办公助”,充分调动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

为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我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夹皮沟镇政府不仅提供场地支持金本黄牛专业合作社,还提供场地平整费,协调农电投资兴办农电。公基乡政府扶持天生鸡专业合作社,协调信用社调动机关干部存款,为合作社成员提供贷款40万元;桦树乡政府协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桦树乡豆制品专业合作社申请QS质量认证和注册商标;华娇乡政府为佳源黄牛专业合作社农户协调贷款10.4万元;市新农村办投资654.38+0.5万元,为桦树乡豆制品专业合作社、桦甸市佳源养牛专业合作社建设牛棚,申报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争取专项扶持资金654.38+0.5万元;供电部门大力支持桦甸市宋庆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每度电比日常生活用电少0.11元,每户每年可节约300元至500元,为鼓励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8年,桦甸市佳源养牛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09年,桦甸市华牛养牛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2009年,* * *筹集了50万元资金支持。

在私人领域,应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专业合作社应根据农民意愿自主开展劳务合作、资金合作、技术合作和销售合作;在民政方面,实行会员代表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制度,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采取“一人一票”方式,保障会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在惠民方面,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获取更大利益,对内提供优质服务,让成员真正享受到经济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桦树乡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实行了会员大会制度,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和理事。现在,合作社有9名成员,投入固定资产65万元,年生产豆制品22万公斤,产值654.38+5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4户,吸纳农业劳动力140人。

三、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鼓励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发展专业合作社。

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我市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抓好优势产业发展。全力推进育肥牛、甜玉米、林蛙发展,同时推动食用菌、中药材、野菜、矿泉水等产业发展,深度挖掘长白山绿色特产发展潜力;二是做好一村一品的发展。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44个,有效提高了优势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发展。为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发挥特色产品优势,我市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家,2009年销售收入654380+0763万元。

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地位,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突飞猛进。桦甸市宋庆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成立的,通过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来争取出口。

品牌,经吉林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跟踪质检,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出口标准,基地注册为食用菌出口备案基地,成为吉林省首家食用菌出口基地。同年,根据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针对五味子野生资源日益稀缺,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的情况,成立了桦甸市荣联五味子种植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83人,注册资金654.38+0.35万元,年产五味子浆果67.5吨,收入865.438+0.000元,利润309.200元,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

四、建立示范点,树立合作典型,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

虽然农民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班的学习了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从理论和经验的介绍中了解了它的好处。但由于没有亲眼见过、体会过,很多农民对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心存疑虑。针对这一问题,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建立示范点,让农民亲身体验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好处。如京鑫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华娇乡欧丽村东、三合村赵家社建立了两个寒富苹果矮化树种科研项目园,在尤敏村东建立了一个寒富苹果科普示范园。为了把汉服苹果种植项目做大做强,先后建设了一村一村,即华娇乡三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