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骨佛心
作为一个中国孙子,能坐上这三件文明瑰宝,真是莫大的幸运。
儒家教导我们要诚实真诚,要懂得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要积极入世,奉献自己。它主张“保持我正气,正直”,以达到外圣内王的理想人格境界。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注重自身的人格和道德修养,重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重视人文礼仪和道德规范,努力构建和谐有序的文明世界。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重视个体身心的修养,希望超越世俗,达到忘我忘物、天人合一的境界。它更注重身体内气脉的修炼,以超越物质世界对肉身的束缚和限制,实现身心的自由出入,享受超越世俗的消弭之乐。
与儒家相比,道家更注重自我的内在感受,比如从外在体表到内在体骨。一般来说,说一个成功的道士是“圣人风范”。
佛教徒更注重向内探索,指向内心,注重了解自心,提出“万物皆由唯心所造”,认为世界是虚幻不实的,是遵从人心而显现的。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宇宙“本空”,一切因因缘合而生,因因缘离而灭。本质上没有自性的实体,都属于空性。所有的业力都是由自我创造的。
佛教将我们的生存空间分为六道,称为业障之轮中的六大司,即天、人、阿修罗、兽、饿鬼、地狱。众生因其所作所为的善恶,不断轮回于六道。佛教认为,正因为众生不能认清自己的真心,所以往往是无明的,所以不能跳出因缘的束缚,不能完全解脱。
佛陀破解了菩提树下释放轮回的锁,告诉了我们宇宙生命的真相,指出了破解轮回的方法,也就是解脱之道。
他指出,一切苦难的根源都在心中,所以要从心的修炼开始,心清净了地就清净了。让我们从沉迷于五欲红尘的幻想中回归到纯粹真实的内心,回归到无染无净无有的极乐世界,进而获得彻底的清净与解脱。
儒、道、佛三家所倡导的侧重点虽然在外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追求超越,回归本源,解决人的终极问题。
儒释道是我们度过生死轮回的三艘巨轮。我们要想平安度过此生,到达解脱的彼岸,就必须用他们的智慧法宝,即儒释道来武装自己,才能成就金刚之身,平安渡过人生的劫难,顺利到达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