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邮政编码:271000

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临泰山,西临黄河,南接孔孟之乡,北接省会济南,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人口78万。辖14个乡镇,716个行政村。

东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西周到清朝,东平曾是国、县、路、府、州,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刘真,农民英雄程,宋代父子状元、,儿科医生,农艺师,政治家高文秀、杜三策,南京中山陵和孙中山先生广州纪念馆的设计者吕彦直,都诞生在这片沃土上。东平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的故乡,他的故居已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和东平县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东平山川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古遗址、古墓葬、石刻、摩崖石刻150余处。县城以西的白佛山共有佛教石像138尊,其中最大的是隋代释迦牟尼坐像,高6.6米,被誉为“齐鲁隋朝第一佛”。东平湖附近的李思海拔只有105米,但却有近千尊大小不一的雕像。收集了佛、道、儒的内容。雕塑时代始于南北朝,止于宋代。其中,高12米的高浮雕释迦牟尼像是山东已知最大的佛像。东平湖是“八百里水浒”仅存的水域,常年水面25万亩,有“小洞庭”之称。湖西侧的腊山是“中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

东平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特种商品粮和淡水养殖是全国和全省的基地县。是联合国马铃薯研究中心命名的“中国甘薯淀粉之乡”,林业部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铁、煤、紫砂页岩、花岗岩、大理石、河沙等。紫砂页岩品质优良,储量上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300多亿吨。

改革开放以来,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38.3亿元。工业经济形成了以化工、纺织、机械制造、造纸、酿酒为重点的生产体系,九鑫集团(满婷系列产品)、中顺纸业、洲际泰(麻纺)、瑞星化工、唐龙酒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农业形成了农副产品基地,主要有小尾寒羊、鲁西黄牛、湖蟹、甲鱼、鸭子、红心鸭蛋、核桃和无公害蔬菜。

综合实力

县城交通便利,国道、省道贯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邮电等基础设施完善。

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4.76亿元,年均增长65.438+07.43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1亿元,年均增长43.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42亿元,是“九五”的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23亿元,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比2000年增加832元,年均增长6.3%。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3:35:32调整为20:54:26。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以抓工业引领农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驱动,“三农”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仅2005年,全县乡镇新开工项目306个,总投资28亿元。全县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2.9万亩,经济林面积快速发展,名优特畜和水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全县有24个农产品获得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认证基地占地2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销售收入1万元以上企业9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西破银山、中破周城、东破大洋”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强弱互动、以强带弱、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多元投资壮大规模实力,以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平,以改革重组整合资产,激发活力,促进工业经济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效益提升。五年来,全县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68个,新增重点工业项目118个,其中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5个,2005年新增项目27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18家增加到14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2家。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08亿元,销售收入7654.38+0.9亿元,利税7.37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5.3倍、5.83倍和65.438+0.66倍。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进和培育一大批知名品牌和产品。目前,该县拥有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3件,国家免检产品3件。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按照“招商引资、引项目、引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提高经济外向度、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年年上新台阶。吉林九鑫集团、广东中顺集团、内蒙古恒德集团、山东李闯科技、香港龙凤集团、浙江九洲印业先后落户我县。“十一五”期间,全县投资实际到位90.65438亿元,其中2005年实际到位37.9亿元,同比增长44.1%。大力推进对外经贸合作。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企业23家,外资企业10家。“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利用外资8051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68万美元,分别是“九五”期间的34倍和4倍。其中,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3825万美元,外贸进出口36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47%。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旅游发展思路和“一主一辅一区”的总体理念,以旅游业为核心,把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生态县建设、水利移民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旅游业培育力度。完成了《东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主要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平湖、百佛山、腊山三大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加快,投资654.38+0.8亿元,开发建设了百佛山腊山民俗园、三清宫、三交寺等景区,建成了百佛山框架路、东平湖度假山庄等旅游基础设施。目前,投资3亿元的东平湖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聚义岛建设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道屯洼湿地已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引进和培育以华联超市、百货大楼为代表的专卖经营、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物业管理、科技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

在财税、金融、对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57亿元,是2000年的2.38倍,年均增长18.95%。其中,税收收入达到6543.8+0.7亿元,同径比是2000年的3.654.38+0.654.38+0倍,年均增长75.5%,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38.6%提高到66%。到2005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6.45亿元,比年初增加7.2亿元,比2000年底增加6543.8+9.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16亿元,比年初增加5.02亿元,比2000年末增加654380+00.92亿元。

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的扶持政策,积极开展争顶工作。“十五”期间,已获得各类财政资金8.08亿元,实施了南水北调地方配套工程、东平湖安全工程、二期移民安置规划、污水处理厂建设、城乡供水管网建设等专项,大部分已建成使用。与诸城在建立养殖基地、发展社会事业、转移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历史文物

东平,古称“东原”,历史悠久,古文化遗迹丰富。1977期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四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百佛山石窟造像、北桥墓、梁墓和东平故城。1978年全县文物普查,普查文物400余件。65438至0985年,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5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12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四里山摩崖造像、黎明窝摩崖造像、戴村坝三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2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10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狗坝遗址、王村墓葬、柏木山墓葬、东王林(王献墓)、月岩寺、祥龙观、种子阅览室、腊山古建筑群、清真寺、青峰山摩崖造像。1996老县乡文物普查。同年2月,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10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百佛山石窟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02年底,全县已发现500多处重要遗址、墓葬、古建筑、石刻和革命纪念地。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待批2处;10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藏品中有2000多件文物。

2021年4月,东平县入选第二届全国文化百强县。

5438年6月+2020年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东平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6月165438+10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东平县榜上有名。

2020年6月,东平县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县(冀鲁豫地区)。

山东省136县市经济实力排名2021

2017 12,东平县被列为2017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吸引力的示范县。

2017年2月,东平县被列入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

2012年2月,住建部命名东平县为2011国家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