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枪,二马,三花口四是什么

“一枪”是指勃郎宁M1900型手枪。该枪在握把护板上方和套筒座左侧都有一只小手枪的图案,所以被称为“枪牌撸子”。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半自动手枪之一,在解放前使用甚多,国内多有仿制,陕劣C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刘志丹同志在牺牲前的东征中就使用这种手枪。

“二马”是指美国柯尔特M1903型手枪。柯尔特(Colt)的字面意思就是指小马,所以该公司以一匹前蹄跃起的立马作为商标,在其生产的手枪套筒、握把等位置上,一般都有这样的标记。该枪也是解放前国内较为常见的外国手枪之一,除军用外多作为警用装备。

“三花口”则是指勃郎宁M1910型手枪。该枪的枪口帽前端加工有一圈滚花,目的是在取下枪口帽时手指不致打滑,所以也被称为“菊花口”手枪。该枪流人中国的数量比前两者少得多,使用范围主要限于高级军官和社会上层人物。

尤其让后人敬佩的是,这3种手枪全部出自多产的美国枪械设计大师约翰?摩西?勃郎宁之手,所以“枪牌撸子”和“花口撸子”往往又被统称为勃郎宁(旧译“白郎宁”)手枪。至于“马牌撸子”,虽然也是勃郎宁设计的,但由于柯尔特公司买断了产品专利,所以人们一般还是称之为柯尔特手枪。

[ 转自铁血社区 / ]

此外,还有另一种由此发展出来的更加复杂的说法,叫惟“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后面的“蛇、狗、张嘴蹬”乍听起来似乎很难理解。实际上也是分别代指一种小型“撸子”手枪,类似的杂牌手枪解放前曾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人中国。

“蛇”是指德国索尔(Sauer)袖珍手枪,其握把护板上的商标图案中有两个叠在一起的美术体字母“S”,并特意设计成蛇的形状。《烈火金钢》中最精彩的“买药”一节中,侦察员肖飞在路上偶然抓到汉奸何氏父子时,就在当鬼子翻译官的何志武身上搜到过一只“蛇牌撸子”。

“狗”则是西班牙产袖珍手枪的代表作之一,自称是“最好的自动手枪”。该枪口径为6.35毫米,在握把护板下方有奔跑的狗的图案。西班牙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产过大量的中小口径的杂牌手枪,质量参差不齐。好的如阿斯特拉的“马拉”牌。但也有的质量低劣,甚至采用铸造件,后者在国内往往被,称为“三块铁”,形容其做工粗糙。

“张嘴蹬”有时也被误传为“张嘴灯”,实际上是指德国M1934型7.65毫米手枪。该枪的特点是套筒前端完全敞开,枪管上半部分暴露在外,从前面看起来好像张着“嘴”一样。“蹬”则是形容该枪抛壳干脆利落。它秉承德国枪械一贯特点,加工质量较好,一般是中高级军官的随身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勃郎宁系列手枪还有一些其他绰号,如“八音子”、“十子连”等。《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在从根据地返回枣庄筹建队伍的时候,就怀揣一只“十子连”。这些称呼也都是泛称,一般是指勃郎宁系列手枪及国内的仿制品,“八、十”都是来自于其容弹量。因为这些枪的弹匣容弹量一般为7发,加上弹膛内1发,一***可以发射8响。而上海、湖南、巩县等兵工厂早年曾生产或试制过勃郎宁M1900型的放大版,采用加长枪管和木制枪套,容弹量则增加至10发,故称为“十子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