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干酱的特产在哪里?

会昌干酱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干酱油的全称是豆腐干,江西会昌是著名的干酱油之乡。会昌干酱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朝嘉庆年问,被政府定为贡品。它在北京很有名。其实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真龙天子”乾隆皇帝,是盛世佳话。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曾经三次下江南。曾有一段时间,他亲自带领最近的几位大臣到山城会昌微服私访。天子热爱山川,也喜欢附庸风雅,到处写诗作词。他看到会昌是一个僻静的地方,但它有美丽的风景和自然的野趣,于是他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旅行,一群人随意欣赏,并比赛到邮路一侧的一座深山。温暖而遥远的村庄,伊一市场的烟雾。但见山中草堂,炊烟袅袅。这个时候大家都饿了,就毫无尊严的闯进了这个家。这位家庭主妇热情好客。虽然不知道新人的身份,但她还是一边做饭,一边捧水给大家洗脸。牧师说:“我们饿了。快去准备十二道菜。”主妇笑着回答。一眨眼的功夫,菜就好吃了。桌子上有三碗菜:一碗蒸鸡蛋,一碗青菜拌豆腐,一碗干酱。乾隆皇帝一行吃惯了山珍海味。他们见过这样的山村菜吗?皇帝指着蒸蛋问:“这是什么菜?”女人回答:“滚,别动。”又热又能“冻”结,有意思!天子点点头。女子指着另外两碗菜,一一介绍:这个叫“白日晴空”,那个叫“龙须菜”。朝臣还是炫耀地问:“夫人,我叫你做十二道菜。为什么你只有三个?你是怕我们没钱?”主妇指着蒸蛋里的韭菜说:“韭菜配鸡蛋不是十个菜!”大臣无言以对,天子非常高兴,甚至称之为“妙极了”。“饭后,主妇不收钱,还特意送了一包干酱。乾隆皇帝一笑,命近臣研墨铺纸,御笔挥出四行回复。

乾隆皇帝回京后,把干酱分给太子和妃嫔。王子甚至称之为“佳品”,念念不忘。太子即位后,殿号嘉庆。嘉庆皇帝说起会昌干酱,言语中不乏赞美之词。傅太牢记在心,回江西后命令部下进贡。当时还没有干酱的保鲜技术,所以福泰附了一个沿河的专送。可怜的船夫,日夜奔波,苦不堪言。因为山里人不识字,所以丢失了乾隆皇帝写的《墨宝》,所以后来的书《甘州县志》、《会昌县志》都略有记载。但是,民间传说却像制作干酱的技艺一样代代相传。

近年来,会昌县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产品保鲜、营养等方面不断创新,使这一地方特产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该县从资金、销售等方面扶持干酱油产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干酱油、豆腐脑生产企业达到20多家,年产干酱油2000多吨,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30多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