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南昌》节目介绍

《舌尖上的南昌》第一集把镜头对准了“猪血粉”,南昌晨雾中热气腾腾、花样繁多的早餐之一。在摄制组眼里,红白相间带点葱花的“猪血粉”就像是餐桌上的艺术品。自从本报独家报道舌尖上的南昌,针对当地特有的南昌米粉、瓦罐汤、糖包,很多读者开始讲述自己在南昌的早餐故事。

三十多岁的李伯是“南昌猪血王”的第三代传人。他告诉记者,用祖传秘方做出来的猪血,不仅像豆腐一样嫩,而且入口即化,就是大家所说的“老南昌活猪血”。说起祖传秘方,要从爷爷说起。新中国成立前,爷爷因为战乱从山东逃到南昌。为了生计,他每天带着家人在十字街和三眼井附近拖着滑板车谋生。当时爷爷自创了一个秘方。在液态猪血冻结之前,他把配方改到一定比例,就会得到口感很好的猪血。因为祖传秘方,因此,爷爷用板车拖着的“猪血粉”、“肉丝汤粉”、“猪肝汤粉”、“猪血汤”一天比一天供不应求。后来每天全家动员七八个人一起上街,拖十桶猪血去卖。

李波说,最早的时候,老南昌的人多是体力劳动者,米粉、猪血都是很便宜的食物。此外,米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猪血可以补充钙和铁。更多的南昌人经常提到“除尘”的所谓妙用。现在人民生活条件好了,猪血米线也要改改,吸引回头客。

最野的兴趣:藜蒿炒腊肉

俗话说“三月藜,四月蒿,五月柴”,“鄱阳湖草,南昌城之宝”,南昌人特别喜欢在每年的春三月用藜蒿炒腊肉。腊肉是金黄色的,芦蒿是绿色的,清脆爽口,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在所有蔬菜和腊肉的组合中,藜蒿达到最高水平。咸软的腊肉越来越衬着藜蒿特有的香气。招待外国友人,藜蒿炒腊肉也成为首选,近几年更是成为江西美食中的代表菜。

逛南昌:其实南昌的小吃有很多:牛舌、金线吊葫芦、石板街麻花、榨菜饺子、酿瓜圈、家乡锅巴饭、大饼、木瓜冻、逸夫面、吊饼、状元饼、如意饼等等。这些小吃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曾经辉煌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南昌小吃的传承成了问题。吃货们可能要深入南昌才能找到这些特点。在南昌游泳,“蛤蟆街”和百盛后面的巷子也是吃货们常去的地方。

最有诗意:水煮鲤鱼

婺源,中国最美的农村,除了墨香般的美,更是必去的美食。荷包红鲤产于婺源民间,体色金红色,头小尾短,高背宽体,腹部厚而肥,形似荷包,故称荷包红鲤。据徽州府志记载,已有300多年的养殖历史。相传万历年间,婺源世家的官员余晚年退休回乡,将皇帝赐的红鲤带回牧场,后逐渐繁衍,在民间流传。水煮红鲤不仅肉质丰满,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药用价值。

游婺源:水墨婺源,无数人的梦想故乡。婺源自古以来就是徽州六郡之一,饮食文化继承了徽菜的传统,以蒸米粉、蒸蒸饭、糊菜为特色。其他名菜包括:蒸蹄膀、鱼干、蒸米粉、糊豆腐、李坑熟猪肉、糖醋鹅颈等。,还有特色小吃如蒸糕、灰汁水果、苦瓜子、野艾果等,都能让你心满意足。

最现实:益阳年糕

益阳年糕制作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更早的《宜阳县同治十年版宜阳县志》记载“大河稻白,长大。为了制作和加工大河大米和谷米大米,需要三次蒸200片。伊势大米富含水分,柔软可口,该省一直被称为益阳饺子。《江西特产1982版》、《江西风俗特产1986版》详细记载了“益阳锅巴白如霜,透明如玉,有光泽,韧性极佳,无疑优于各地年糕”。在益阳,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做年糕,招待贵宾,送走亲朋好友。

酉阳:龟峰景区,南岩寺。南岩寺(佛山),又称南岩佛洞或南岩佛洞,是我国在天然洞穴中发掘的最大佛教石窟,其中雕刻的佛像是唐宋时期的遗存。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益阳调”也值得在旅途中细细品味。对了,益阳的龟峰红烧肉,色泽鲜红,梅香四溢,油而不腻,也可以尝尝。

最有韵味:宁都三杯鸡

吃最初是一种文化。在众多关于美食的故事中,三杯鸡的故事有些悲壮,因为它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让很多人在吃了三杯鸡之后回味无穷。

“三杯鸡”的方法很简单。它选用三黄鸡,切成块,直接放入沙碗中,在炭炉中炖。调料中只需一杯酱油、一杯猪油、一杯米酒,即可去除腥味,突出鲜味,增加口感,充分体现主料的香味和鲜味。用三杯调料调味,用炭炉焖制而成的“三杯鸡”,色泽鲜红,鸡肉鲜脆,汁浓,原汁原味,风味独特。

游宁都:宁都翠微峰风景不错,第一眼看上去很惊险。除了三杯鸡,宁都丸子最有名,茶砸是一大特色。

最美:邓占祥

邓占国是上饶铅山的特色小吃。顾名思义,是一种形似灯的小吃。虽然灯已经不存在了,但还是可以经常吃的。灯盏细辛是最美的食物,让人念念不忘。

灯盏细辛的原料是普通大米,用石磨磨成浆,然后放在锅里煮成壳,揉成灯形,再油炸后塞进灯形的壳里。其程序繁琐,细节尤其难以把握。比如用机器磨浆,口感比石磨差很多。胚的好坏完全决定了灯的味道,胚什么时候熟完全看感觉,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把胚捏成灯的形状也是一门手艺,就像捏陶瓷一样,一定要光滑对称才好看。邓占国的馅料也很讲究。最好的青南瓜切成细丝,加上四分之一的四季豆切碎,再加一些鲜蘑菇。油应该是适中的。将馅料放入锅中翻炒至八九成熟,然后放入壳中蒸熟。蒸的时候不要打开,要蒸透。蒸好后,在馅料上浇一层薄薄的熟猪油。好的胚滑嫩,不粘牙,加上南瓜的鲜美和豆子的清香,吃起来妙不可言。

游览铅山:铅山有黄岗山,是我省十大山峰之一,景色令人惊叹。葛仙山,道教名山,更是神仙。河口古镇和鹅湖书院历史悠久。在铅山,除了灯、烫粉、蒸糕、“八宝”菜,还有“一家蒸十味”的黑米,是畲族特有的食物,导致每年3月3日都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乌贝节”,非常值得一看。

最别出心裁:赣南小炒鱼

是明代凌初首创的地方风味菜肴。据说王阳明在赣州任职期间爱吃鱼。有一天,厨子在煎鱼的时候,误把醋当成酒倒进了锅里。当它准备好的时候,食物已经在桌子上了。不料王吃后连连叫好,问菜名答:“酒(醋)炸鱼。”王听错了,连说:“小炒鱼不错!小炒鱼不错!”这道名菜就这样诞生了。

小炒鱼是用新鲜的草鱼,去头去尾,分批成块,用姜、葱、红辣椒、小酒(醋)、酱油、水酒烹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口感鲜滑,略带醋味。不仅当地人喜欢,归国华侨也想尽快尝试“小炒鱼”。

游览赣州:宋城文化景区,通天岩。小吃街钓鱼台,在这条不起眼的小巷里,你可以吃到赣南所有的基本风味小吃:土豆饺子、萝卜饺子、酿豆腐、Amigo和“仙女发夹”...简直就是赣南小吃的集中地。

最热:莲花血鸭

莲花血鸭是江西萍乡菜系的一支,是我省萍乡市莲花县的名菜。莲血鸭因其色、鲜、鲜,被列为“十大赣菜”之一。

传说南宋末年元军占领临安,文天祥从凌海领兵出江西,一路捷报频传。据说旋翼军中有一个叫刘德林的人,他是一家旅馆的厨师,厨艺很好。今天设宴招待温总理是件大事,他有点紧张。慌慌张张炒了几个菜。轮到煎鸭子了。他把剁碎的鸭子放进锅里。他因为慌张,把没喝完的血酒当辣酱倒了,还来不及说清楚。他怕血酒不好吃,就小心翼翼地煎着。突然,他闻到了一股辛辣的味道。他仔细一看,只见食物呈糊状,呈紫色,吃起来比平时好吃。刘德林喜出望外,自言自语道:“今天是第一次炒这么好吃的菜。”菜端出来,温总理尝了一口,赞不绝口。他问:“这是什么菜?”刘德林想了想,回答说:“就叫它血鸭吧。”。这就是这道菜的名字。

从此,“莲花血鸭”名扬天下,代代相传。后来拜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一凡所赐,“莲花血鸭”成为清末宫廷御用菜单。结果“芙蓉血鸭”一时名声大噪,世人皆知。

游萍乡:除了秋收起义等红色旅游点,武功山是必游之地。萍乡的特色菜数不胜数,传统的有:三层楼(萍乡杂碎)、红白肚尖、粉皮羊肉、活煮鲤鱼、米粉、砂锅牛肉煮芋头、脆皮河鱼、栗子手拉狗肉、炒太极图(黄鳝)、辣酱(牛腩)、炸鱼、炒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