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哪些成分会被视为保健食品,
国家标准GB/T 1590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第2.1条将“一般食品”定义为“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仅用作药物的物质。”Codex Stan 1: 1985《预包装食品通用标签标准》将“通用食品”定义为:“它是指供人类消费的任何物质,无论是加工的、半加工的还是未加工的,包括饮料、口香糖,以及用于食品制造、配制或加工的任何物质;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仅用于医药的物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定义虽然表述用词不同,但含义是一样的,都可以概括为:一切供人食用的物质。在GB16740-19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l条中,保健(功能)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指具有一般食品特征,能够调节人体机能,适合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项目清单
(按笔画顺序)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鹿茸、马鹿、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弧形石斛(有有效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 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冬、龟板、佩兰、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夜交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
保健食品中禁用物品清单
八角莲、金钱草、大戟、青木香、蜈蚣、川乌、防己、桑叶、马钱子、何首乌、荞麦、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狼毒、石蒜、木通、农吉利和知母。毛杜鹃、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矮牵牛、砒霜(白砒霜、红砒霜、砒霜)、草乌、香加皮、骆驼蓬、鬼臼、红树、铁棒、铃兰、雪上一枝。
根据标准,保健(功能)食品应具有与其功能相对应的功能成分及其最低含量。功能性成分是指能够通过激活酶活性或其他方式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目前,它们主要包括:
1.多糖:如膳食纤维、香菇多糖;
2.功能性甜味剂(剂):如单糖、低聚糖、多元糖等。
3.功能性油脂(脂肪酸):如多不饱和脂肪酸、磷酯、胆碱等。
4.自由基清除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
5.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
6肽和蛋白质:如谷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7.活性真菌:如聚乳酸菌、双歧杆菌;
8.微量元素:如硒、锌;
9.其他:二十八烷醇、植物甾醇、皂甙(苷)等。
随着国外保健食品的不断进入,人们可以在市场上看到越来越多的进口保健食品。一些无良商家利用普通人不知道其中奥妙,趁机翻新,混淆视听。如何选择进口保健食品?这里有五个建议给你。
1.第一招:确定正规标识的进口保健食品要有中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健食品标识——小蓝帽、保健食品批号,如“石国靳鉴XX”。
在很多人看来,进口保健食品都是外文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国家有明文规定,正规进口保健食品要有标准的中外文标签,中文字体必须比外文字体大。
3.第三招:合格正规的进口保健食品,必须能够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有效健康证明,并贴有防伪标识。
4.第四招:产地明确。很多进口的保健食品在外包装上都看不到它的产地。根据规定,产品应当标明产品原产国家或者地区以及在中国依法注册的代理商名称和地址。人们可以用中文和英文来检查它是否有标记。同时也可以搞清楚自己买的是不是进口保健食品,不要拿“中国制造”开玩笑。
5.第五招:具备基本要素很多人认为进口保健食品是洋货,可能对洋货有要求,和国货不一样。很多进口保健食品业务员也用这个来忽悠消费者。事实并非如此。正规进口保健品还必须有商标、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有效日期等国产保健品的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