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高压锅手柄可靠吗?

在一个极度同质化的市场,苏泊尔要想摆脱竞争对手,还是要走一条更加专业的道路。

做了7年炊具市场老大的苏泊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求者。“苏泊尔的今天就是Astec的明天”,这句话出自浙江Astec公司董事长陈鹤林之口,分明是在盯着苏泊尔。虽然从销售收入来看,2003年苏泊尔是6543.8+04亿元,Astar是8亿元,在规模上还有差距,但是2003年Astar在不粘锅和压力锅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苏泊尔。

双方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苏泊尔可能一口气丢掉第一。

同质命运

在北京海淀区新开业的翠微中利华普超市,5月8日和9日两天内,三楼炊具货架上的大部分空间被两个品牌占据。一个是苏泊尔,一个是阿斯达。这两家公司的产品看起来非常相似。没有商标和价格标签,消费者根本看不到要运送哪一个。

相似的不只是这些地方。苏泊尔集团、浙江阿诗达电器有限公司在炊具领域经营多年;都在浙江台州,一个在玉环,一个在温岭,相距几十公里。苏泊尔在湖北武汉投资了新的生产基地,利用武汉在交通上的便利来节省运输成本,但这个基地距离湖北安利生产基地有100多公里。

Astar曾被认为是苏泊尔产品最快的复制器。苏泊尔推出“不怕炸”不粘锅,阿斯达推出“不怕炸”;苏泊尔生产“宜家”高压锅,阿斯达生产“爱家”高压锅;苏泊尔使用橙色作为标准色,Astar使用非常接近的黄色。

苏泊尔在7年前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在炊具市场,败给了当时的国产高压锅第一品牌——沈阳双喜高压锅制造总公司的双喜品牌。苏泊尔的前身玉环高压锅厂,曾经是沈阳双喜的代工。在这场较量中,苏泊尔公司经营机制灵活,“轻装上阵”。当沈阳双喜由于巨大的生产管理成本和“人头费”只有1元钱的利润时,苏泊尔可以赚17 ~ 20元。但是ASD是更好的追求者。两家公司都位于台州,在原材料采购、运输、人力成本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调整空间。采用跟随策略的Astar,在成本控制上甚至比苏泊尔更胜一筹。

其实厨具市场的准入门槛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台州这个制造业基础比较深厚的地方。苏泊尔能做的,从生产零部件到代工,阿斯达也能做。对于苏泊尔来说,与爱仕达的竞争几乎就是命运中的同质化。

苏泊尔当年之所以能打败沈阳双喜,重要原因就是作为唯一符合新国家安全标准的高压锅产品被国有商业流通渠道接受。然而今天,以连锁超市为主的流通渠道正在崛起,这让苏泊尔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在超市热销商品排名中,苏泊尔几乎没有机会领先。

以家乐福为例,爱仕达品牌年销售额达到5000-6000万元。家乐福在北京的四家分店,有三家销售额都在五六百万元,方庄附近最小的一家店也有一百多万元。有消息称,沃尔玛准备让阿斯达担任锅类产品的品牌经理。这个角色不仅代表了Asda品牌在超市的地位,而且对其他同类品牌的准入权也有很强的谈判能力。

海峡围攻

相对于爱仕达在连锁超市中的相对实力,苏泊尔在传统经销商体系中的影响力更大。北京洁美乐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元,原是北京市商业系统干部。最让他烦恼的是一些商家收取的名目繁多的入场费和管理费。2003年,他在一家跨国超市的销售额是400万元,但80万元被用来支付各种费用。他觉得厂家的产品不仅展示面积有限,而且专柜的布置也有很多条件,在产品管理上提出了很多要求。

为了和爱仕达竞争,苏泊尔开始发展专卖店。苏泊尔集团董事长苏增福认为,专卖店的优势很明显。与百货商场和超市相比,专卖店展示的产品更加齐全和个性化。在北京海淀区北太平庄的苏泊尔店,100多种产品可以摆在那里的柜台上。这样还款速度更快,利润更高。刘文元目前与北京78家商场、超市合作销售苏泊尔产品,这些商家的还款状况并不理想,平均70 ~ 90天。相比之下,两年前在北京海淀区北太平庄开的店更划算,每年60多万的运营成本,一年后已经开始盈利。

虽然在专卖店可以很好地推广品牌形象,及时掌握消费者和市场的第一手信息,但与大卖场相比,专卖店的商品销量还是相形见绌。更关键的是,连锁超市正日益成为主流渠道。如果他们在这里打不过对手,会给苏泊尔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苏泊尔三大系列高端产品已经到了经销商手里,包括摩金系列(千元左右)、尹卓系列(500-600元)、悦目系列(300-400元)。几乎与此同时,爱仕达的黑王子系列高端产品也已经到了北京分公司的手里,正在和卖场洽谈合作,而且价格和苏泊尔的产品非常接近。

苏增福的话里有一种危机感:“有一个竞争对手不是坏事。但是我们能保持第一名五年吗?以后还能保持速度和体力吗?”

苏泊尔可能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浙江苏泊尔集团1998成立时,通过并购等资本运作,开始多元化经营,涉足医药、旅游、航运等其他行业。1998用近900万买下科力思安制药公司,投入100万研发产品,5年后刚上市。投资15万元建立的益元医药工业区刚刚起步。2001,苏泊尔集团又投资1000万元购买豪华客船朱芳号,更名为“太阳神”1号,涉足旅游行业。2003年6月,浙江苏泊尔船务有限公司成立,投资12万元。

然而,多元化的尝试并没有给苏泊尔带来爆发式的增长。“我们在医药、旅游等领域的发展没有炊具企业那么快。就算这些都是赚钱的行业,业务不发达也没用。”苏增福说。

回到老路上去

炊具似乎并不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领域,生产着普通人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但这并不意味着苏泊尔没有进一步追求的空间。

目前,世界排名前三的炊具公司是美国的纽威、法国的福特和香港的美亚。新威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福特品牌属于法国赛博集团,旗下拥有福特、好运达、万能、KRUPS四大国际品牌。作为世界小家电领域的领导者,赛博集团2003年的营业额高达24亿欧元。福特品牌成立于1956,而苏泊尔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

表面上看,苏泊尔和这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只是在企业规模上。但其实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上,在高端商场的专柜就能看出来。国际品牌的精品远比国内品牌多。以德国Zliren为例,24 cm深炒锅和38 cm中式炒锅的价格都在1100元以上。这个品牌的锅设计有无滴设计,用户不用担心倒出时汤会流到锅上。同时手柄与锅体的距离也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不会因为锅里的开水烫伤手。除了炒锅,Zliren的炊具还有三层底部设计,包括两层不锈钢和中间6.4毫米厚的铝块。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控制锅底热胀冷缩时的变化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油烟。毫无疑问,苏泊尔在产品专业化方面还是不成熟和粗糙的。

在经历了不成功的多元化之后,面对阿斯达的强势跟进,苏泊尔觉得自己不得不走回老路。“苏泊尔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锅里。”苏增福说,“一个产品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企业在高科技方面投入了多少。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差距在于投资。我们的一些设备放到国外可能会被别人丢弃。”苏增福更注重研发,他把每年95%的利润投入到技术改造和R&D上..

苏泊尔集团每年在R&D投资不少于2000万元。其炊具研发实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集团直管的科研院所,30多人;另一部分是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下属的技术部,20多人。作为国内迄今为止第一家炊具研究机构,他们的研究重点是智能家电和新型炊具,着眼于未来市场。这种研发被苏泊尔称为具有战略层面的二线研发。

苏增福不想让他的R&D员工停留在躺在绘图板上点击鼠标的水平。“我跟工程师说,你用圆规在图纸上画一个圆,这样做出来的锅就不行了。”生米、无香米这些看似普通的家务事,却是他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正是这个一次又一次蒸饭的实验,让研究人员从详细的数据和实验报告中,看到了水温、压力等因素是如何影响米饭口感的。苏增福说:“炊具是一种地域特色很强的产品,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国外的产品不是最好模仿的。”

“苏泊尔在炊具领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外企年产值67亿美元,苏泊尔最多不超过2亿美元。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世界第一。”这是苏增福给苏泊尔定下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际时限是五年。

知道如何让中国的米更香,苏泊尔真的能在竞争的道路上跑得更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