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的欧洲形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疫情冲击下的欧洲形势表现:疫情正在改变欧洲民众的基本观念与生活方式。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国熟人之间见面爱行贴面礼,随着疫情肆虐,人们暂时戒除了这一习俗,发明出作揖、挥手之类的非接触式打招呼方式,政要们见面连握手都免了,以寒暄微笑作为替代。
欧洲人爱泡吧、泡咖啡馆,随着疫情发展,酒吧、咖啡馆关了门,随着各种联赛的停摆,成群结队的球迷也不见了踪影。
值得一说的是口罩之争。欧洲是外科手术口罩的诞生地,但许多欧洲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只有病人和医护人员才需要戴口罩,公***场合戴口罩肯定是身体有恙之人。新世纪以来,随着反恐、反极端主义的深入,法国、奥地利等一些国家还通过法律,禁止民众在公***场合“蒙面”(使用口罩与面罩遮挡住面部)。
在此背景下,戴口罩在大街上行走属于“异类”,往往会让路人侧目。疫情发生初期,欧洲一些地方出现过因为在公***场合戴口罩而引发的谩骂、殴打事件。意大利、瑞士还发生过议员因为戴口罩进议会遭到嘲讽乃至驱逐事件。
随着病亡数字上升,欧洲人对戴口罩的态度在转变,大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起码不再视为异类。不过,据在欧朋友说,大街上戴口罩的比例还是很低,很多地方不到10%。当下,欧洲各国政府依然不倡导民众大面积戴口罩,更强调少接触、多洗手。就是民众想戴也很难买到,许多药店都挂出“口罩缺货”的牌子。
欧洲人心态
欧洲人心态还是比较从容、淡定,这或许与文化有关系。当然,这种淡定也会误事。疫情初发之时,德国、荷兰、法国等国许多地方依然照例举行规模宏大的狂欢节,一些溯源研究表明,这是导致这些国家社区疫情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是在目前一些地方“封城”的情况下,“全靠自觉”依然是社区管理的常态。
连法国总统马克龙都急了,屡屡呼吁民众居家蹲守,不要再自由散漫了。前不久,默克尔放话德国将有60%至70%民众感染,英国首相约翰逊放出“群体免疫”之类的话语,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策略,希望能把一些自由散漫惯了的人“吓”住,让他们老老实实待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