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是怎样的?

第一章审前准备\ r \ n \ r \第1条书记员应当检查审判设施是否齐全,标志是否齐全、到位。\ r \ n \ r \第二条书记员应当核对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是否到庭。\ r \ n \ r \ nA原告(上诉人)XXX,委托代理人XXX到底是不是;\ r \ n \ r \两被告(被上诉人)XXX及委托代理人XXX是否到庭;\ r \ n \ r \第三方(原审第三方,原审原告和被告)XXX。委托代理人XXX是否到庭。\ r \ n \ r \第三条书记员宣布,请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入法庭就座。\ r \ n \ r \第四条书记员宣布:请安静,现在宣布法庭纪律。\ r \ n \ r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规则》,下列人员不得旁听: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和醉酒者;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正在监外执行的人员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人员;携带武器和杀人武器的人;其他可能扰乱法庭秩序的人。\ r \ n \ r \ n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r \ n \ r \ n第一,旁听人员必须保持安静,不准拍手、喧哗或者从事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 r \ n \ r \其次,不允许旁听者走动或进入审判区;\ r \ n \ r \第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中途离开法庭,未经审判长同意,不得发言和提问。说话时,应当起立,注意文明礼貌,不得攻击、侮辱他人;\ r \ n \ r \ nIV。未经法庭许可,任何人不得在法庭上录音、照相或录像;\ r \ n \ r \ nV。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 r \ n \ r \ nVI。关闭传呼机、手机等通讯设备。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人,法庭会给予口头警告和训诫。如果他们不听劝告,审判长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设备,命令他们离开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处以罚款和拘留。扰乱法庭秩序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 \ n \ r \第五条书记员宣布,现请本案审判长及合议庭成员进入法庭,全体起立。\ r \ n \ r \第六条书记员应当向审判长报告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到庭情况。\ r \ n \ r \ n第二章审判\ r \ n \ r \ n第七条审判长宣布开庭: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二审案件为第152条第1款)。\r\n\r\n(不公开举行听证的,应当说明理由)。\ r \ n \ r \ n第一节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 r \ n \ r \ n第八条核对当事人的身份。\ r \ n \ r \主审法官:现在核对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身份。\ r \ n \ r \原告(或上诉人)向法庭陈述自己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职业和住所(是诉讼代理人的姓名、职业和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业和住所)。\ r \ n \ r \委托代理人向法庭陈述其身份和代理权限。\ r \ n \ r \被告(或被上诉人)、第三人(或原审第三人、原审原告、原审被告)及委托代理人向法庭陈述身份。\ r \ n \ r \ n第九条审判长询问当事人:\ r \ n \ r \ n被告(原告或上诉人)对对方出庭人的身份有异议吗?\ r \ n \ r \被告(或被上诉人)对对方出庭的身份有异议吗?\ r \ n \ r \第三人(或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对原、被告(或上诉人、被上诉人)的身份有异议吗?\ r \ n \ r \ n在所有当事人均表示无异议后,审判长宣布:\ r \ n \ r \ n所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均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参加本案诉讼。\ r \ n \ r \ n第10条被告(或上诉人)或第三人(或原审第三人、原告或被告)经传唤拒不到庭的,应当宣布开庭:\ r \ n \ r \ n被告(或上诉人)或第三人。\ r \ n \ r \ n合议庭组成人员和书记员名单公布于第二节\ r \ n \ r \ n第11条审判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院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审判员(或代理审判员)XXX担任审判长。会计师(工程师、翻译)XXX接受我院委托,担任本案的鉴定人(检查员、翻译)。\ r \ n \ r \ n第三节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r \ n \ r \ n第12条审判长:现当庭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r\n\r\n当事人在法庭上有以下诉讼权利:\r\n\r\n1。申请回避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认为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有权申请回避,但申请回避时应当说明具体理由。\r\n\r\n2。出示新证据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0条和第125条规定,当事人有权提供证据证明自己陈述的事实和主张,经审判长许可,可以提供新的证据。\r\n\r\n3 .经法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并可以申请重新调查、勘验、鉴定。\r\n\r\n4。辩论和请求法院调解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0条和127条的规定,当事人有权对对方的诉讼请求提出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讨论自己的诉讼请求,就如何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辩论。在案件开庭审理直至宣判前,当事人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调解。\r\n\r\n5。原告有权放弃、变更或者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有权提起反诉;上诉人有权放弃、变更或者增加上诉请求,对方当事人有权进行答辩和反驳。原告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反诉以及上诉人增加或者变更上诉请求,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r\n\r\n6。最后陈述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结束后,当事人可以向法庭陈述对案件处理的最终意见。\r\n\r\n当事人在法庭上必须自觉履行以下诉讼义务:\r\n\r\n1。依法正确行使诉讼权利;\r\n\r\n2。遵守法庭纪律和诉讼秩序,服从审判长的指挥;\r\n\r\n3 .有责任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r\n\r\n4。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歪曲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伪造证据。否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r \ n \ r \ n第13条审判长问当事人:\ r \ n \ r \ n原告(或上诉人)当庭是否听清楚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是否申请合议庭成员、书记员、鉴定人(或者勘验人、翻译人员)回避?\ r \ n \ r \被告(或被上诉人)在法庭上是否听清楚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是否申请合议庭成员、书记员、鉴定人(或者勘验人、翻译人员)回避?\ r \ n \ r \第三人(或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是否在法庭上听清楚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是否申请合议庭成员、书记员、鉴定人(或者勘验人、翻译人员)回避?\ r \ n \ r \ n当事人申请回避的,审判长应当让当事人陈述申请回避的理由,然后宣布,由于本案当事人XXX对合议庭成员XXX或者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XXX申请回避,现在休庭,继续开庭,直至对是否回避作出决定。\r\n\r\n作出判决后,继续开庭,由审判长宣布判决:\r\n\r\n1。审判长(已提出由审判员以外的其他人回避):\ r \ n \ r \ n(一)XXX申请本案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审判员)或者(二)XXX申请回避,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准许其申请回避。案件变更为书记员(或鉴定人、勘验人、翻译),开庭日期另定。\r\n\r\n2。审判长:\ r \ n \ r \ n (1)本案合议庭组成人员XXX提出回避申请,经本院院长(或本院审判委员会)审查(院长为审判长的,是否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2) XXX提出的合议庭成员回避申请,经本院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准予XXX的回避申请。\ r \ n \ r \第14条当事人对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复议申请应当在3日内提出,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r \ n \ r \ nAAA第四节法庭调查\ r \ n \ r \ n第15条审判长宣布:\ r \ n \ r \ n现进行法庭调查,通过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陈述、举证和质证,重点调查双方当事人和合议庭有争议的事实,查明案件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请求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应当提供证据或者说明反驳对方诉讼请求的理由。\ r \ n \ r \第16条当事人陈述。\ r \ n \ r \首先,原告(或上诉人)向法庭提出诉讼请求(上诉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询问委托代理人是否有补充意见;\ r \ n \ r \第二,被告(或被上诉人)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诉讼(或上诉)进行答辩,询问委托代理人是否有补充意见;\ r \ n \ r \第三人(或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陈述(或答辩),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陈述诉讼请求和理由,并询问委托代理人是否有补充意见。\ r \ n \ r \第17条:当事人请求追加或者变更诉讼(上诉请求)时,审判长应当询问被告(被上诉人);\ r \ n \ r \原告(上诉人)提出XXX(陈述诉讼请求或上诉请求的增加或变更),增加(变更)了他原来的诉讼(上诉请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你可以请求原告(上诉人)增加(变更)审理的诉讼请求。被告(被上诉人)是否同意当庭审理?\ r \ n \ r \ n如被告(被上诉人)不同意当庭审理,因原告(上诉人)XXX追加(或变更)诉讼(上诉)并要求被告(被上诉人)XXX在答辩期内答辩,审判长应宣布延期审理(或当庭宣布下次开庭日期)。\ r \ n \ r \ n在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诉讼请求,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审判长应当宣布开庭后进行调解,不开庭审理。\ r \ n \ r \ n第18条:审判长告知当事人举证的程序和要求:\ r \ n \ r \ n现在法庭上的举证和质证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r \ n \ r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r \ n \ r \在出示证据时,要向法庭和对方当事人提交自己证据的复印件,书记也要提供原件供法庭核对。物证应当提供原件。如果不能提供原件,应说明原件存放的地点。\ r \ n \ r \ nIII。在出示和宣读证据时,应当向法庭陈述证据的名称、来源和基本内容,说明提供该证据或者该组证据的目的以及证明什么问题。\ r \ n \ r \第四,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时,要确认证据的真实性,对证据是否合法取得发表意见,同时要明确说明该证据能否证明对方的主张。反驳对方观点应说明理由或提供相关证据。\ r \ n \ r \ nV。对对方提供的证据未予肯定或否定的,视为对该证据无异议。质证意见答辩也需要明确表示同意或反对,否则视为无异议。\ r \ n \ r \对一方提供的证据提出的六个问题,可以在质证时由另一方提出,但必须经审判长同意。\ r \ n \ r \第19条审判长总结举证范围。\ r \ n \ r \对于一审案件,审判长应当根据诉讼请求的内容,告知原告另行提供证据。\ r \ n \ r \ n二审案件,应当由审判长宣布原审判决已经确认、双方没有争议的事实,法庭不再进行重复调查,当事人不再举证、质证。审判长总结了双方无争议的事实,并询问当事人是否有异议。没有异议记录在案。对于有争议的事实,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逐一质证。\ r \ n \ r \ n第二十条当事人举证和质证\ r \ n \ r \ n原告(上诉人)应当先向法庭提交证据,由被告(被上诉人)质证。\ r \ n \ r \被告(被上诉人)提交证据反驳原告(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上诉),原告(上诉人)进行质证。\ r \ n \ r \第三人(或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举证,XXX质证。\ r \ n \ r \当事人举证后,如发现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对其主张的部分未举证,审判长应告知原告(上诉人)或被告(被上诉人)主张XXX,并向法庭提交相关证据。\ r \ n \ r \ n当事人因某些诉讼请求不能出庭作证,确有真实原因的,审判长应宣布原告(上诉人)或被告(被上诉人)所提有关XXX的证据应在开庭后*日内提交法庭,并在下次开庭时进行质证。逾期不提交的,视为无法提供证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r \ n \ r \ nArticle 21证人出庭作证。\ r \ n \ r \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在庭审前或者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 r \ n \ r \ nA证人XXX出庭;\ r \ n \ r \第二,要求证人向法庭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询问证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职务、住所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 r \ n \ r \ nIII。向证人宣布权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第102条规定,凡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应当向法庭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作虚假陈述,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证人依法作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法律禁止对证人进行任何打击报复。\ r \ n \ r \四名证人向法庭陈述了他们对案件的了解。\ r \ n \ r \五、经审判长许可,当事人分别向证人提问。\ r \ n \ r \六合法庭的成员向证人提问。\ r \ n \ r \七名证人退出。\ r \ n \ r \ n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向法庭宣读证人的书面证言,另一方进行质证。\ r \ n \ r \第二十二条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应当出庭作证。\ r \ n \ r \传唤鉴定人(检查员、翻译)出庭。\ r \ n \ r \第二,要求被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并询问被鉴定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职务、住所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 r \ n \ r \三庭宣读了委托鉴定书(检查和翻译)。\ r \ n \ r \四名鉴定人(检查人员和翻译人员)宣读鉴定结论(检查笔录、翻译文本)并说明。\ r \ n \ r \ nV经审判长许可,当事人分别向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提问。\ r \ n \ r \六合法院成员向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提问。\ r \ n \ r \七名评估人(检查员和翻译)退出。\ r \ n \ r \第二十三条宣读或者出示合议庭收集的证据。\ r \ n \ r \ nA法庭宣读书面证据、证人证词和调查记录;在法庭上出示物证;在法庭上播放视听资料。\ r \ n \ r \双方当事人对法庭出示的证据分别发表了质证意见。\ r \ n \ r \第二十四条审判长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有新的证据可以出示。\ r \ n \ r \第二十五条审判长应当询问合议庭成员是否有问题要问当事人。\ r \ n \ r \ n宣布合议庭将对本案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要求一方陈述,另一方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提问要公正、客观、明确,不能有偏见。\ r \ n \ r \ n第二十六条审判长宣布休庭:\ r \ n \ r \ n现在法庭休庭,合议庭对庭审中质证的证据进行评议后,继续审理。\r\n\r\n(如果案件疑难复杂,或者有些证据需要庭审后调查核实,无法当庭认证的,可以直接进入法庭辩论程序,待法庭辩论结束后,再由合议庭开庭进行认证和判决)。\ r \ n \ r \第27条恢复审判和法院认证。\ r \ n \ r \审判长应当根据当事人提出的证据,经过质证和合议庭调查核实,分别确认当事人提出的证据。\ r \ n \ r \鉴定应确认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能够当庭确认的,应当当庭确认。合议庭评议后认为不能当庭确认的,应当在合议庭进一步核实后,告知当事人在下次开庭时确认。\ r \ n \ r \ n审查认定证据应当遵循以下一般规则:\ r \ n \ r \ n一方当事人只陈述自己的主张,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其主张不予支持,除非对方当事人认可。\ r \ n \ r \ n如果一方提出的证据得到另一方的认可或没有反驳,其证明力可以得到确认。\ r \ n \ r \ n如果三方出示的证据不能被另一方反驳,则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r \ n \ r \ n四方当事人就同一事实分别提出相反的证据,但没有充分理由否定对方当事人的证据的,应当分别审查各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并与其他证据综合认定。\ r \ n \ r \物证、历史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公证、登记的书证,一般比其他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更具证明力。\ r \ n \ r \六个证人提供的证言,对自己有关系或者有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有利,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 r \ n \ r \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大于新证据的证明力。\ r \ n \ r \未成年人做出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态不相称的刺激;与当事人相关的证人出具的有利于该当事人的证言;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制作可疑视听资料的;不能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r \ n \ r \第二十八条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 r \ n \ r \ n当事人要求提供新的证据或者合议庭认为事实没有查清,人民法院确需补充调查、收集证据或者通知新的证人出庭,或者需要进行鉴定、勘验,因而需要延期审理的,可以宣布延期审理。\ r \ n \ r \ n第五节法庭辩论\ r \ n \ r \ n第二十九条审判长宣布:\ r \ n \ r \ n接下来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的目的是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当事人的意见提出法律依据,分清是非。双方应围绕本案双方争议的XXX问题及法院确认的事实和证据,就各自主张的辩护和对方主张的反驳提出意见。辩论中要实事求是,引用法律依据,说明道理,不允许人身攻击。\ r \ n \ r \ nAA第三十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r \ n \ r \ n原告(上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r \ n \ r \两名被告(被上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r \ n \ r \第三人(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r \ n \ r \我们互相争论。\ r \ n \ r \根据案件需要,审判长可以宣布第二轮辩论,但需要强调的是,最后一轮的意见不得重复,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每次发表意见的时间可以有所限制。\ r \ n \ r \第31条法庭辩论期间,合议庭成员不得对案件的性质、是非发表意见,不得与任何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 r \ n \ r \第三十二条在法庭辩论中,当事人提出新的事实和证据的,审判长可以根据情况中止辩论,继续法庭调查。\ r \ n \ r \第三十三条审判长应当根据辩论情况征询当事人意见,如无补充意见,宣布辩论终结。\ r \ n \ r \第三十四条审判长要求各方当事人按照原告(上诉人)、被告(被上诉人)、第三人(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陈述最终意见。\ r \ n \ r \ n第六节当庭调解\ r \ n \ r \ n第三十五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第八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查明事实,分清是非。\ r \ n \ r \第三十六条审判长分别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在合议庭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当事人均同意调解的,应当分别提出调解方案。合议庭也可以应当事人的要求提出调解方案,供其参考。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时间安排,也可以在休庭后继续进行调解。\ r \ n \ r \第三十七条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合议庭应当宣布调解结果,并告知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r \ n \ r \ n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者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调解无效。\ r \ n \ r \第三十八条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评议案件后,将宣布判决。\ r \ n \ r \ n第七节量刑\ r \ n \ r \ n第三十九条经合议庭评议,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明确,本案可以当庭宣判。\ r \ n \ r \ n在鉴定中发现案件事实尚未查清,需要当事人补充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自行调查收集证据,或者适用法律有困难的,审判长应当宣布另行开庭审理和判决,并说明理由。\ r \ n \ r \第40条恢复听证。\ r \ n \ r \书记员宣布: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和合议庭成员进入法庭。审判长和合议庭成员进入法庭后,书记员宣布:请坐。\ r \ n \ r \第41条审判长应当根据法庭调查、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的情况,对证据进行评议,认定案件事实,说明处理争议的法律依据。\ r \ n \ r \第四十二条审判长应当宣读判决书。\ r \ n \ r \宣判时,书记员应宣布全体人员起立。宣读完判决书后,书记员宣布:请坐。\ r \ n \ r \第四十三条审判长宣布法庭休庭。\ r \ n \ r \书记员宣布: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和合议庭成员退庭。\ r \ n \ r \审判长、合议庭成员退庭后,书记员宣布请旁听人员退庭,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核对庭审笔录。\ r \ n \ r \第四十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3条规定,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自己的陈述有遗漏或者错误的,有权申请更正。不补正的,应当记录申请。\ r \ n \ r \法庭笔录应当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字盖章,记录情况并附卷。\ r \ n \ r \第四十五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操作规程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