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的特产
土家烧饼土家烧饼,又叫掉渣烧饼、摇掉渣烧饼,因烘烤后外层酥脆,稍加震动即可掉渣而得名,故有“中国披萨”之美誉。土家烧饼是恩施地区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土家烧饼的主料是面粉,先用老面粉做馅,再用肉、葱、辣椒,混合在一起做成椭圆形的饼,抹上酱油和芝麻,用炭火在瓦罐里烤。土家脱脱肉“土家脱脱肉”在土家族的传统宴席中往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鄂西少数民族地区著名的“十大碗农家菜”之首。常见的脱脱肉是立方体形状,大约65,438+0.5平方英寸。鄂西方言叫脱脱肉,故称脱脱肉,其特点是色泽淡黄,味道咸鲜,香味浓郁,软糯而不腻。鄂西土家菜的口味以酸、麻、辣为主。富硒天麻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中药。它是兰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其药用部分为地下块茎,无绿叶,无根系。它不能进行光合自养生活,主要依靠同化一些侵入其体内的真菌来获取营养。巴东是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区,自然环境污染少,具备生产富硒无公害天麻的条件。现有种植面积65438+万平方米,年产量500吨。巴东大蒜巴东大蒜产于世界硒都。据说北宋著名人物寇准在被任命为县令时被介绍到巴东。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除了普通大蒜极高的营养价值外,其“硒”含量是普通大蒜的30-40倍。巴东大蒜具有头饱满、瓣少而大、皮白、皮薄而嫩、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辣度适中的独特特点。在1992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大会上被评为“湖北省出口标志性农产品”,“巴东大蒜”地理保护商标已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巴东珍香茗巴东珍香茗是产于巴东的一种独特的茶叶,在古代是当地的名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外观洁白,肉香高。很多古籍都有记载。因为巴东地处长江巫峡和西陵峡之间,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沙土、光、云、自然条件优越,是生产优质茶叶的最佳场所。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年产茶叶350吨。魔芋属于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天南星科。可加工成精粉、粉丝、芋头糕、罐头等。具有消肿止痛、防癌抗癌、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清洗肠胃、帮助消化的功效,对胆结石、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便秘、痔疮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魔芋中还有一种叫“海曼那”的物质,可以控制人的体重,长期食用可以减肥健身。魔芋是我县农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年产量1.5万公斤。巴东每年冬天,土家族都有杀年猪过年的习俗。年猪宰杀后,肉用盐腌制一周左右。腌透后,放在火炕上,用橘皮、黄花蒿等香味熏至黄色。吃的时候把皮用火煮,用蒜和辣椒炒,或者做成火锅,有轻微的烟熏味。腊肉可以保存几年而不改变味道,不生虫,不生虫。肉片颜色鲜明,尤其是瘦肉,呈红色和深色。据《中华本草》记载,巴东独活的别称是独草,又称巴东独活、肉中独活。西塘村平均海拔1.700米,是独居生活的最佳生长地带之一。巴东独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覆盖湖北省巴东县西秋湾乡、盐都河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泰坪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等9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 ~ loocm。茎呈紫色,光滑,有沟槽。这些花是白色的。重瓣越橘为长方形,有侧肋和翅。花期7-9月,结果期9-65438+10月。生于山谷或草丛。巴东椪柑又名芦柑,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果肉橙红色,汁液丰富,组织致密,甜脆爽口,渣鲜籽少,具有药用功效。巴东县东桥口镇雷家坪制造包装的“雷家坪脐橙”和“雷家坪椪柑”两个柑橘品牌被评为“湖北省优质水果”,成为三峡库区特色品牌。雷家坪村的柑橘带被省农业厅授予“湖北省优质水果示范园”和“湖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五香豆腐干巴东五香豆腐干选材考究,腌制细致,色泽深黄,质地细腻坚韧,五味俱全,回味独特。巴东五香豆腐干起源于清末,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中期,巴东县新岭镇已经成为上海与上海之间的水陆通道,于是就有了四五家豆腐干作坊。它是用凉水寺的泉水,加入适量的红糖、八角、丁香、精盐、三来、甘松、山茶花、陈皮、生姜、茴香、花椒、鸡肉等制成的。按照配方,将其熬成卤汁,然后用方巾热敷豆腐,高压成型,卤制而成。被列为长江四绝小吃,分别是巴东五香豆腐干、梁平柚子、大竹涝(甜酒)、中州豆腐干。羊肉面巴东羊肉面,肉质细嫩,汤汁香辣,味道鲜,不腻不腻,制作精美独特。历史上,醉月楼面馆、黄开台羊肉面在川、鄂、湘一带享有盛誉。羊肉面由当地山羊肉精制而成,《巴东县治》载“腊山羊美如鹿”。客人要吃的时候,会用碱水把面煮好,舀起来,放在碗里,配上羊肉汤和羊肉末,上面放一点香菜。其特点是红白绿相间,不仅色、香、味俱全,还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