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静的翠峰茶来自哪里?
范静翠峰茶是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出产的茶叶品种之一。它是以该县武陵山脉的主峰范静山命名的。本产品的原料采自范静海拔800-1300米的福鼎大白茶园。该产品具有“色泽淡绿、清新、均匀、洁净;香味持久,栗子香外露;清新爽口;汤色淡绿清澈;芽叶完整、嫩、匀、绿、亮的特点赢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和消费者的喜爱。2005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范静的翠峰茶产于范静西麓武陵山脉主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范静方圆面积100平方公里,是地球同纬度上生物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绿色宝库。被联合国列为“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之一,1986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江县位于范静山西麓。属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暖湿同季,雨热同期。县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1100 mm,年平均气温16.8℃,年日照时数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日照率为。更多漫射光,既无高温热害,也无冻害,使喜阴茶树更有效地利用蓝紫光和紫外光,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氨基酸、咖啡因、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的新积累,改善成品茶的香气和口感,提高茶叶内在品质。县内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黄棕壤、红壤和紫色土等。,呈酸性,PH值在4.5至6之间。它们具有成熟快、肥力适中、保水、保肥、透气的特点,土壤富含有机质。独特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翠峰茶的独特品质。
印江县种茶历史悠久,历来盛产名茶。据明朝明史记载,“茶为泗州之极品”。明代印江县永义乡团龙村,属郎溪蛮夷长讼管辖,划归泗州。团龙茶产于生活在范静大山深处的永义乡团龙村,可以追溯到11世纪。于141年(明朝永乐九年)向皇室进贡,被授予贡茶称号。21世纪初,15世纪永义乡团龙村还种植着30多棵老茶树。据专家考证,其中最大的一棵是中国最大且生长良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
印江县发展茶叶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始于1987,印江县茶产业被列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2003年,印江县通过退耕还林,茶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2007年,该县再次掀起新一轮茶产业建设,根据生态、气候、地域、茶叶品质魅力、茶文化等优势,决定实施名茶战略。全县茶产业快速稳定发展,建成了印江梵净山优质绿茶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市场、品牌、茶文化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0,已成为贵州省主要产茶县,拥有绿茶基地210000亩,其中投产茶园85000亩,有机认证茶园2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44800亩。全县茶农3.8万余人,生产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市级龙头企业4家,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QS认证4家,出口经营权2家,ISO9000体系认证1家,GAP认证1家;茶叶交易市场1,茶青交易市场17。5万吨茶叶精制加工厂建设全面启动;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500多吨,产值达3.3亿多元。并开发了“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崔涯”、“梵净山贡茶”、“梵净山雪峰”、“梵净山佛光茶”等一系列名茶。
根据《地理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范静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了复审。经审查合格,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第10号175从现在开始对梵净山翠峰茶。。
保护域
范静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申请保护翠峰茶原产地域产品的函》(银发函[2004]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即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阳溪镇、刘阳乡、屯溪镇、罗昌乡、浪溪镇、合水镇、永益乡、黄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