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羊绒的开发竞争

清河羊绒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清河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羊绒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全县的经济比重提高到7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000年以来,以羊绒梳理为主的初加工竞争激烈,市场大起大落,大起大落,导致羊绒梳理户加工利润微薄,打击了发展信心。清河县及时提出“巩固提升初加工,大力发展深加工”的号召,实现了羊毛衫、羊绒裤、面料、服装产品的系列化、精细化,迎来了羊绒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从1994开始,清河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羊绒及羊毛制品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客商来清河投资采购羊绒制品。在全县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下,羊绒产业在四个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河羊绒产业需要的原料有:山羊绒、绵羊绒、牦牛绒、骆驼绒。最初的采购方式是企业自发去牧区挨家挨户购买。然后牧区就诞生了专业的收购公司,当地企业委托收购公司收购。与此同时,个体收购的大军也在迅速壮大,直接联合牧民将原料送到清河销售。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质量、等级、货款回收等问题的纠纷时有发生。

但近年来,随着信息和交通的发展,大量牧民来到清河卖原料,清河独特的景观——羊绒客栈应运而生。客栈负责牧民的住宿,原材料的安全储存和交易,货款的回收。目前,清河有40多家羊绒客栈,清河每年所需原料的50%以上由羊绒客栈配送。原料必须经过分类、清洗和梳理才能制成成品羊绒。90年代家家户户搞梳理,加工质量和品质无法保证。目前,清河已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大中户梳理羊绒,小户梳理短绒、羊绒、牛绒、驼绒。绒毛梳理专业村200多个,全县梳理机近2万台,从业人员65438+万人。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原毛、无毛、无毛渣的市场购销体系。原毛的采购触角也深入到了阿富汗、蒙古、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每年来清河的客商超过65438+万人,原毛年交易量近万吨。完善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是做强做大羊绒产业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清河提出发展“大纺织”的理念,不仅大力发展羊绒产品,还积极拓展毛、棉、丝、羊绒混纺产品的开发,引导羊绒产业深加工向多方向发展。目前,全县有羊绒深加工企业280多家,固定资产654.38+0万元以上,已建成羊绒合资合作项目32个,极大地促进了羊绒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经过市场商品经济的洗礼,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如红叶、高东、雅高、艾乐迪、荣之杰等。全县80多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出口创汇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近年来,清河羊绒产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产业集聚程度日益提高。清河县顺应产业发展要求,审时度势,规划建设了羊绒科技园,占地12平方公里,吸引引进企业150家入驻,投资规模普遍在300万元以上,其中鸿业公司投资规模达5.6亿元。

羊绒科技园产业优势鲜明,规划先进,布局合理,被评为全国十大民营科技园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集聚的推进,分工协作的细化,国内最大的羊绒特色产业园区的建成,使清河羊绒产业步入了集约化发展模式,响应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很好地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