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滩镇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首先是蔬菜产业。全镇无公害优质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获得生姜等9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遵循“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天岗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和28个种植大户,发展大棚蔬菜、特色蔬菜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成为重庆市蔬菜产业发展重点镇。2011聘请农业专家编制了详细的吴滩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规范和指导全镇蔬菜产业发展。第二是辣椒产业。全面推广辣椒矮化密植技术,发展青椒16000亩,获得保鲜椒、江津青椒两项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被中国绿色食品组委会评为“畅销产品奖”。
仙龙村(花椒)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第三是养蚕业。全镇蚕桑6000亩,是我区最大的蚕桑基地,其中邢家和华亭被评为重庆市“千丹村”。四是畜禽养殖。全镇规模畜禽养殖场92个,17个大型畜禽养殖场通过环评,涌现出杰润等一大批生产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养殖基地。逐步探索出了“绿色养殖”、“生态养殖”、“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新模式,是晋北地区优质生猪繁育和供精基地,是江津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积极引导农村“两个社会、两个现代化”建设。
目前有蔬菜等专业合作社11个,解决了农民生产、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等实际问题。2011,争取国家资金15万元,加强郎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狠抓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全镇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武潭镇高效无公害蔬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顺利完成。2010年被重庆市科协评为重庆市科普示范镇,有力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抓好林业工程和林权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第二产业方兴未艾。各部门协调,对入驻企业实施保姆式的优质服务。调整平安酒厂发展用地规划,协调武潭农业服务公司办理发展蔬菜深加工项目相关用地手续;为武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出谋划策,成功申报“宾哥”、“郝帅”两个国家级青椒品牌,平安酒业“百信”品牌成为全区驰名商标。全镇监管企业1家,“吉廷岭糖”监管企业正在申报中。全镇发展微型企业43家,总投资41.7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实现经济效益860万元。
第三产业初显成效。依托聂帅故居、潭水现代农业生态园、绿色蔬菜基地等人文地理优势,扶持帅乡乌鱼等特色农家乐,着力打造“红色之旅”、“乡村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品牌,吸引游客6万人次,增收600万元。重点发展劳务输出经济。6万多人外出务工,创收654.38+0.5亿元。实施农村市场“双创工程”,规范农资便利店和“新联佳”连锁超市的管理,将对该镇商业流通的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到2011年,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10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1700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520万元。
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新建、改建武潭、仙龙、阶梯小学食堂等公共设施,增加绿化面积,有效消除危房,改善武潭中小学生上学、住宿问题。武潭中小学* * *吸纳优秀新教师10人,武潭小学、阶梯小学分别获得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期研究成果三等奖、江津区优秀教育质量奖。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造就了武坛一批优秀的学生。
公共卫生事业得到有效实施。具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的新吴滩中心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保基本药物零利率,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此外,开展了食品药品监管,认真落实大型宴请申报制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全镇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加强了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投资80万元改建了镇综合文化楼,在所有村建起了对外开放的农家书屋,科技图书3000多册。其中,郎家村农家书屋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验收。圆满完成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安装任务,有线电视、广播、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以“东升大舞台”为代表的文化中心户推向江津、重庆。2011年,“东升大舞台”获得重庆市“唱响革命歌曲”示范基地称号,其成功经验在《人民日报》向全国宣传。郎家村被评为重庆市“文明村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