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清华传统

校徽校徽于2003年6月5438+2月申请注册了“清华老校徽图案”的教育服务商标,2006年4月获得核准。

清华大学的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圆形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围绕中环,有两个词组,自强与承德,出自《易》甘昆象言:天行健,君子自强与承地,君子承德。这两句话最早是在1914438+01.5梁启超先生在清华演讲鼓励清华学子时提出的,校徽的原型来自清华军营的军旗。1923左右,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最终采用了王銮翔先生用文言文创作的歌词,由(又名)第一夫人张慧珍女士作曲。3月8日1924全部练完试音,3月20日正式在礼堂演唱,发表在3月27日《清华周刊》1924。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王銮翔在1925秋的《清华周刊》上发表了《中国校歌在清华的真谛》,对校歌进行了逐段分析。歌词(王銮翔第一夫人何林的歌词)(一)

西山灰蒙蒙,东海茫茫,我们的学校庄严肃穆,屹立在中央。

东西方文化交汇,祖国光芒万丈。

学生来自远方,学生来自远方,

春风和雨的欢乐还没有结束,你必须在健康的时候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持续健康的必要条件!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持续健康的必要条件!(2)

左图右史,魏,穷理,学古,

新旧结合,殊途同归。菜是仁者仁者,味是肥。

顺从善心没有错,顺从善心也没有错。

沧海可谦,水来土掩,知识固而辉煌。

才华,才华,扎实的学习孕育出才华!

才华,才华,扎实的学习孕育出才华!(3)

知识为先,文学为后;立德立言,不问东西。

介绍的是我们学校的优点被所有同事一视同仁,风很大。

清华的钟秀忠,水木,清华的钟秀忠,水木,

万人忠心如一箭,校名无量。

没有穹顶,没有穹顶,我们学校的名字里也没有穹顶。

没有穹顶,没有穹顶,我们学校的名字里也没有穹顶。清华大学校庆4月26日开始1911。但是这个确切的日期还是有争议的,而且为了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学校决定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为清华校庆日。校花清华以紫荆花和丁香花作为自己的校花,校旗也是紫白相间,以紫色为主。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物。红色是火焰,是中国的国色,蓝色是海水,是西方土壤的象征。红蓝融合也包含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这也是清华的历史文化特色。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914年,梁启超先生赴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用儒家经典《周易》中的“甘”、“坤”二字作为象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以“地势富贵,君子以德载物”为中心的内容激励着清华学子奋发图强。此后,学校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1917,建造观众席时,将巨型会徽镶嵌在额头上,使其十分壮观。同时,这个人物也被收录在同时制作的校徽中。校风胜于雄辩。

这个词来源于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上的铭文,1920的毕业纪念碑。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校友会,前身是清华大学校友会、清华同学会。清华大学校友会成立于1913年夏天,宗旨是振奋校风,维护友谊。隶属于总会执行部,分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分会。到1920,回国留学生逐渐增多,国内成立了上海分公司和北京分公司。准备校友记录,联系会员,筹集捐款,赞助学校,不定期向学生汇报学校里的情况。1927由华北分部发起,筹钱在齐河大厦39号买房,创办北京清华同学会。清华同学会于10月29日在北平齐河楼清华同学会成立,1933。梅贻琦总统是主席和总干事。联合会的宗旨是增进学校利益,联络会员友谊,倡导互助精神。1934 065438+10月01,清华校友会校友简讯创刊,后更名为清华校友简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0年6月,应清华师生的要求,校长毛泽东欣然题写校名“清华大学”。毛主席题写的校名样本已经成为清华的一个特殊标志,很有代表性。毛主席写的原稿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学位证书清华大学的学位证书由清华大学自主设计,于2015+15年2月4日正式公布。

学位证书自上而下为校徽及中英文校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证书字样,学位获得者照片及主要学位授予信息,校长、主席学位评定委员会签名,最下方为学位授予编号及日期。此外,为方便学生办理求职、出国等证件,新版学位证采用竖排A4尺寸,便于携带和复印。

学位证边框顶部的装饰图案取自清华地标礼堂。这种模式在很多配套建筑如礼堂正门、屋檐等都有使用。学生是学校的栋梁,学术是学校的根本。证书下方图案选用清华书院,寓意学位证是勤奋学习得来的,承载着百年名校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