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经济概况
“五五”计划是文化大革命后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探索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五五”期间,* *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6亿元,年均生产总值654.38+0.27亿元,是654.38+0.654.38+0.976的6.5倍。五年来,工业总产值达212万元,年均产值4236万元,是1.976的1.09倍;农业总产值3.47亿元,年均产值6936万元,是1976的1.18倍。通过“五五”计划的实施,全县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发展,为“六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81-198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实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责任制,并逐步规范和完善;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农林牧副渔结构;同时,要努力发展乡镇工业、商业、交通、建筑和服务业,促进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到1985,全县2600多个生产队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调整为76∶24,内部结构趋于合理;65438年至0985年,县政府规划建设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确定了东南水果、西部畜牧、北部林木、中部渔业、蔬菜花卉的发展布局,围绕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掀起了农业开发生产热潮。
到1985,六五基本完成。当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334万元,财政收入2565万元。
“六五”期间,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 *实现GDP 654.38+0.35亿元,年均GDP 2.07亿元,是654.38+0.9865.438+0年的654.38+0.36倍;其中,第一产业年均GDP为1.21.00亿元,是1.981的1.23倍;第二产业年均GDP为3375万元,是1.095438.5000000006乘以1938
1986-1990,七五计划顺利实施。1986,县城开设太平工业区,各镇陆续开设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外资工业和民营工业;重点发展荔枝生产、造林工程和蔬菜种植。到1990,林业、水果、蔬菜等农业商品基地初具规模;完成数百个工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项目,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新增2亿元,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七五”期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776,5438+0,000美元,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
1991-1995,全县实施八五计划。其间,从化县撤县设市,3月1994。
“七五”期间,全县* * *实现生产总值23.74亿元,年均生产总值4.75亿元,是2005年的65.438+0.37倍;其中,第一产业年均生产总值654.38+0.97亿元,是654.38+0.60亿元的654.38+0.654 38+0.6倍,是654.38+0.986的654.38+0.76倍,第三产业是654.38+0.76倍。到1990,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调整为37.14: 40.36: 22.50。与“六五”末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八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6.09亿元,年均生产总值654.38+0.322亿元,是654.38+0.991.49倍。全市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7%和36%,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山区县(市)前50名。到“八五”末(1.995),第一、二、三产业GDP之比调整为1.4∶56∶30,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有新的突破。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0%,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外资企业近400家,初步形成了以化纤、建材、电力、机械、服装、食品饮料为主的工业体系;“三高”农业初具规模,基地生产和企业管理开局良好,正在稳步推进;“八五”期间,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0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94年3月从化撤县设市,全市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第八个五年计划全面完成后,第九个五年计划和第十个五年计划将从1996实施到2004年(前四年)。
1997改造全市7条农田灌溉渠,完成13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推进专业生产村建设。以翡翠菜场、东升绿田有机菜场、农艺菜场为中心的三大蔬菜生产基地被认定为“广州市十大蔬菜生产基地”,每个基地规划中心面积5000亩,将带动周边1万亩以上优质蔬菜生产;荔枝种植已成为从化林果业的支柱。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23.67万亩,占水果种植总面积的57%。
“九五”和“十五”期间,从化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资”产业和私营个体产业,大力推进外引内联;发展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新型工业项目,特别是摩托车、纺织化工、钻石加工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重点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主导产品突出,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构成了从化工业经济的主体。到2004年,年纳税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7家,二期工程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广,全区企业108家;广州(从化)明珠工业园已完成规划设计、征地拆迁,被列为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摩托车制造、化妆品、工艺品、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稳步发展。2004年,“一业四品”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3%。
工农业快速发展,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全面开放,商业贸易呈现购销两旺景象,重点商业网点建设有序推进;10景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旅游业成为从化经济新的增长点;房地产市场规范发展。到2004年,* * *销售了1.7万平方米的商品房。
“九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4.38+048.66亿元,平均29.73亿元,是654.38+0996的2.97倍;与第八个五年计划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25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72亿元,人均收入1.01.00万元,首次突破1万元。
“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9.28亿元,年均生产总值77.86亿元,是2001的65.438+0.27倍;国内生产总值比“九五”增长1.62倍。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1.1亿元,全市人均1.71万元,均为建市65.438+00年以来的最高年份。GDP是1994的4.85倍。连续10年,第二产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50%以上,第三产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30%左右。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8415亿元,增长65.438+05.5%(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438+02.0%);公共预算收入29.67亿元,增长65.438+03.3%;固定资产投资153.58亿元,增长20.1%。
全年重点项目推进有力。一是顺利完成地铁14线、大广高速、低丘缓坡征地任务;二是处置历史闲置土地3635.25亩,解决历史预留土地881.09亩问题;三是清理“两违”案件848宗19.44万平方米、无证养猪场4.47万平方米;四是人工沙滩和市民广场的建成;五是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奠基;六是儿童公园、市政养老院等民生工程开工建设;七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正式挂牌,运营良好;第八,面对频发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有序、有力、有效。仙溪村灾后重建标准高,进度快。春节前所有的家庭都搬进了新居。
2013年度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发展4283万元,给予财政奖励1193万元。加工贸易企业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出口比例达到68%。嘉德塑料制品和永泰、汽车用品分别获中国名牌和省著名商标,明兴电缆等5家企业的5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聚赛龙工程塑料、百利文怡工业分别获省、市知识产权优秀企业;大泰农饲料公司、镇雄装饰工程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韩方现代制药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企业。
2013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581.1.9亿元,增长22.8%,占工业总产值的94.51%;按规定,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为310.02%,工业税收增长7.58%。全市71家超亿元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6.8%。生物医药和化妆品日用品行业、新材料和新能源行业、电气设备和家用电器行业产值分别增长38.43%、28.88%和28.48%。传统优势产业保持出口优势,其中摩托车及零部件出口增长19.3%。主动走出国门,加强对外合作,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Ethan公司、瑞士阿尔法集团签订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融资等框架协议。
2013,内需明显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19元,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39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5亿元,增长16.5%。商品销售总额31,845438+0亿元,增长34.8%。其中,批发业完成2654.38+0.452亿元,增长39.2%;零售业完成6543.8+003.9亿元,增长26.5%。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8.79亿元,增长23.8%。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新荣鸿国际商贸城投入运营,全球第三大超市品牌Tesco进驻。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罕见温泉从化名片”广州从化旅游高峰论坛、第二届岭南中医药高峰论坛和花果节美食节成功举办。全年共接待游客654.38+066.9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4.38+04.6%和654.38+09.0%,奖励广东省市县。全市电报容量增长36.14%,民间投资增长24.2%。
2013起步区路网规划从从化新城开始确定,7个公建项目概念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4亿元,新投产企业12家,新建和续建项目16个,增资扩产项目7个,计划建设项目12个。明珠工业园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正式挂牌,固定资产投资1.651亿元,引进项目1个,计划投资1.01.24亿元。广东动漫城完成动漫游戏大楼和动漫商城建设。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