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荣的追忆往事

谈到如何喜欢上配音时,童自荣一脸幸福地回忆,“我中学时看了很多外国电影,渐渐被他们(配音演员)的配音所感染,慢慢痴迷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理想,一辈子就想做一个配音演员!”

1973年,童自荣终于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工作,跑了5年龙套之后,开始担任主要角色,童自荣非常感慨地说:“我觉得能跟那些艺术大师们一起工作,做我最喜欢的工作,我感到非常的满足。后来我配了《佐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众的喜欢,又是我的满足。我觉得此生足矣,其他名和利啊,都是次要的。这跟我这样特殊的经历有关,经历过那种期盼之后,能踏入电影译制厂,圆了我这个梦,我已经觉得非常幸福了。”

回味配音的黄金时代,童自荣特别怀念上海译制片厂的老厂长陈叙一,“他常跟我们说,翻译要有味,配音要传神。从本子创作,到配音,都要经过他的把关,这样权威性的领军人物保证了配音的质量。”童自荣无限感慨地说,《简爱》、《王子复仇记》、《音乐之声》等一批经典译制片,以及邱岳峰、毕克等众多至今让人怀念的声音,就是由此诞生的。“没有这样懂戏又懂翻译的前辈指导年轻人进步,这是许多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无奈、困惑的地方。”

童自荣与“佐罗”的扮演者阿兰·德龙有过两次谋面,一次阿兰·德龙来上海做生意,上译厂邀请他到厂里参观,并放了由童自荣担纲配音的《佐罗》和《黑郁金香》片段,“阿兰·德龙声音很粗犷,但他对我的声音比较认可,还让我保护好嗓子,他还说,我的电影在中国放都有你来配。我最欣赏的是他身上作为艺术家的那种傲气,他脾气很大,在艺术上决不妥协。”当记者问童自荣现在和阿兰·德龙有无联络时,童自荣淡淡地笑了笑,摇着头说,“现在没有任何联系,他是明星类型的,跟我完全两回事,我们是工作关系,他脾气很大的,稍微不合他意,他会翻脸。”

2003年11月,一篇名为《一个著名配音演员的遭遇》的帖子在网上迅速传播,把乔榛、丁建华和童自荣这3位中国最著名配音演员之间的“矛盾”曝光,该贴直指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长乔榛和配音演员丁建华被指***同“迫害”童自荣,事后,乔榛、丁建华两位当事人主动现身与童自荣口舌交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当再次提及此事,童自荣面色凝重,突然间变得沉默起来,低声回答,“这事说也说不清楚,我们的矛盾肯定是存在的,否则网上也不会那么说,而且观众牵挂我,说我四年了,怎么没有一个主要角色,这是人才的浪费啊,这挺荒唐的……”说到这里,童自荣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四年没有主要角色,我担心我的艺术功力会退步,我一再强调我个人微不足道,我痛心的是我们这支配音队伍,有形无形的流失了,给我们厂里造成重大的损失。”童自荣坚持认为,他和丁建华、乔榛之间的矛盾本来不应该发展到那么严重的地步,“在矛盾刚刚开始的时候,处理好嘛,大家坐下来好好谈嘛,到底有什么问题谈到桌面上,非得捅到媒体上。”

童自荣表示,“有些事情我真的很无奈,我们厂里的重大矛盾没有解决,我乔榛、丁建华不可能同台参加一些活动,他们不愿意我也不愿意,有一次重庆的一个朗诵会叫了丁建华,我去了后才知道,在台上他读他的,我读我的,我坚决不给他说一句话,(我们今后)不可能在一个戏里合作。(他们那时应该想想)网上为什么这么说,那么多人在说,他们又是声明什么的,你们应当好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