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伶村的产业发展

侯伶的铜矿开采始于秦代,是建德城市工业的开端。据元丰九域志,铜官山,城西八十里(古燕国府治梅城)...是秦朝时在这里收集铜的。晏殊经书:周目,铜官山唐代设在这里采铜。《新定续录》载:宋熙宁七年(1074),在潼关吴宝山设神泉监铸铜钱。清道光二年(1822),徽商叶在此开采石灰石。光绪年间,脊后开采的矿产有石灰岩等五种。

20世纪70年代初,侯伶村只有锯木厂和谷物加工厂。村民主要种植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也种植茶叶。1976,班苓猴石矿主要开采方解石。当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54.38+0.22万元,比上年增加2.4万元;人均收入1,41元,比上年增加26元。1984年,村党支部书记杨树生带领村支部、村委会一行人到发达地区走访,拿出多年经营石矿积累的20万元,发动村民集资、向相关单位借款、向银行贷款等方式,* * *募集资金550万元建设建德市第二水泥厂,以当地石灰石为原料,年产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4.4万吨。1991年,水泥合格率和水泥剩余强度均为100%。仅此一项,一年就增加经济效益6万元。1990、1991年荣获浙江省优秀质量企业、省乡镇企业优秀产品第一名、杭州市质量样板企业等荣誉。1992年投资50万元改善设施,年生产能力提高到6万吨,建设了乳化A浆、色母粒填料、纸袋制品、高级涂料、高级防水材料车间,使水泥厂成为多行业、多品种的综合性企业。其中三友牌水泥获得1992浙江省银奖。侯伶石材矿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水泥厂提供原料,还销往江西等地。石矿价值从水泥厂成立前的654.38+0.7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654.38+0.0086万元,利润654.38+0.628万元。1990,更名为建德铜官石矿。建矿17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1992年被浙江省乡镇企业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的逐年增长。1992年初,1982创办的村福利纸箱包装制品厂转制。一是投资165438+万元建设金属拉丝车间,生产裸铜线;6月165438+10月,又投资20万元建设镀锡车间,将裸铜线加工成电子线,每吨裸铜线价值翻了近一倍。几十万元起家的福利纸箱包装厂,已经成为年产200吨、产值600万元的有色金属拉丝厂。

个体工业发展迅速。1984年,穆志进在侯伶创办了第一家个体企业新安江石粉厂,1992年发展为新安江塑料有限公司..产品有聚烯烃浓缩母料、聚烯烃填充母料和重质碳酸钙(石粉)。1992年产值200多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利润18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穆志进之子穆春云以1992当选为杭州市CPPCC会员。1991、1992春节期间,公司* * *为村里8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了216000元红包。1990至1992三年间,投入1.1.7万元用于救灾和新安江大桥建设。村里还有华建有限公司、新丰助剂厂、千岛湖化工厂、生化制品厂、新安江电子线厂、千岛湖化纤厂等7家企业,都是由原地方国企新安江铜厂转制而来。到1992年底,产值800多万元。村工农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500万元增长到21992年,连续两年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