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红酒涨价怎么回事?

对于中酒企业来说,2020年可能是过去10年里最艰难的一年。一场全球疫情蔓延,市场消费疲软,进口酒冲击叠加诸多困难的罕见危机突然出现。

国产葡萄酒已经站上了世界舞台。

2020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5400.74万千升,同比下降2.21%。其中,葡萄酒产量465,438+0.33万千升,同比下降6.00%;葡萄酒累计进口量47.65438亿升,同比下降28.8%;进口额28.3亿美元,同比下降19.9%。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自2018以来,中国葡萄酒进口量持续下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下降幅度接近30%。

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总经理朱力认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产区和政府释放的积极信号。

近日,烟台葡萄酒产区和宁夏贺兰东山葡萄酒产区相继发布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市场规模分别为500亿元和6543.8+000亿元。2020年,被誉为中国冰酒之乡的吉林通化出台政策,鼓励山葡萄优势放大;河北省怀来县申请的怀来酒已被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据中国酒类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霍兴三介绍,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介绍,近年来,来自中国的近2000种产品在各类国际葡萄酒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9和2020年,根据葡萄酒中国评价系统对网上销售的近1500款葡萄酒产品的感官评价和检测,国产葡萄酒进入优秀产品的比例远大于其他国家的产品。

霍兴三表示,通过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国内起泡酒、白酒、红酒、冰酒、特色酒等产品的多元化、差异化类型,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

回顾2020年的白酒消费市场,福建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庆章表示,无论是白酒市场还是葡萄酒市场,都越来越向顶级品质产品集中,品牌优势越来越明显。

葡萄酒行业何时走出低谷?王庆章认为,酒类消费在市场上有周期性变化。据介绍,改革开放初期,酒风靡全国。当时白酒销售困难,市场被酒挤压。

如今白酒尤其是蛰伏多年的酱香型白酒的热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这不仅与国人的消费习惯、饮食习惯有关,更有资本力量的推动。

“葡萄酒经销商应该对市场持乐观态度。市场的竞争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我们要遵循规律性,寻找突破口。王庆珍说。

2021年初,宁敏小镇结束,各大卫视热播的一部电视剧,黄轩饰演的县领导马德富向国内外嘉宾介绍宁敏小镇的酒。实际上,宁敏镇所在的贺兰山东麓是世界公认的优质酿酒葡萄产区。

宁敏镇的知名度让人们对宁夏葡萄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今年酒业最好的例子,背后的品牌价值不可估量。朱力说。

酒作为一种有一定门槛、非必需品、文化属性很强的消费品,树立“出圈”特色的理念和人物,一定会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展望2021,中国酒业需要更多的推广助力。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食品市场的销售模式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社区团购、直播配送等多元化模式快速发展,网络消费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中国副食品流通协会会长何表示,葡萄酒消费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这些年轻消费者喜欢通过互联网了解葡萄酒知识、葡萄酒产区历史和葡萄酒品牌文化。他们注重社交和体验,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热衷于短视频社交圈,喜欢个性化的创意产品,敢于尝试各种新奇的产品,喜欢有情怀有故事的品牌,何季红说。

对于酒企来说,了解年轻一代的特点和喜好,拥抱他们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对于进一步激发葡萄酒行业的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王庆章认为,中国酒的推广和营销仍然不足。国内各大酒厂将福建省视为白酒销售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也将福建视为白酒销售的风向标。川酒和贵酒竞相发力。2020年,福建除名酒庄外,其他白酒厂的促销活动将超过100场。据了解,这些厂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庆章说。

相比之下,2020年,葡萄酒厂商在福建市场的推广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会有所减少。福建省的葡萄酒销量也减少,市场份额被挤出。

“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霍兴三表示,“中国的葡萄酒行业需要团结统一思想,做好葡萄酒品类的推广和渗透。他说,当一个品类流行起来的时候,随之而来的附加文化元素自然也流行起来。

酒属于食物。他认为酒类的普及应该以卫生、品质、方便为重点。过度的斟酒文化、酒桌搭配、酒杯模式,都是葡萄酒普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