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历史地位是怎么形成的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汉代唐蒙出使夜郎,带回一种夜郎产的酒,这种酒名叫“枸酱”,汉武帝品尝后,大悦,赞其“甘美之”(甜美啊!),说这种酒就是酱香型酒的始祖。
历史真是这样的吗?我们考证一下。
枸,是黔北川南一带广泛生长的一种野生杂树,其果实秋天成熟,甚甜,但形状怪异,学名“拐枣”,当地人叫“糖捞捞”。
所谓枸酱酒,应该是当时流行在川黔一带少数民族生活中的一种以枸为原料、以发酵为特征的低酒精度果酒。
这和以高粱为原料、以蒸馏为特征的酱香型白酒无法建立逻辑上的传承关系。
因为很多地方古代曾经有过酒,难道说后来这个地方的酒就一定有传承关系。
据说,最早的酒是猴子储在树洞里的水果自然分解发酵的,,人类有***同的进化史,照这样推论,任何地方的酒都可以说几千年的历史,这显然是很幼稚可笑的。
“仓廪空而求饱,仓廪实而追奇”,这是人的***性,如果我们看看茅台的复杂工艺,你能相信一个几千年闭塞穷困的茅台人,会在没有强大利益诱导的前提下,去倒腾这个费时、费工、费力、费钱的酱香白酒。由此,对酱香型酒起源于千年前古酒的这种说法,你不觉得可笑至极吗?
早在汉代之前,居住中国各地的人们就有酒并流行饮酒,这是已被考古实践所证明了的,贵州茅台地区也不会例外。然而我们推断酱香型酒与“枸酱”并无直接关系,那酱香型酒是在什么时候、从哪儿来?怎么来的呢?
谈这个问题,还得从茅台镇这个地方自身的发展说起。茅台本是四川辖下遵义府的一个极偏僻蔽塞的小村落(遵义府到清雍正初一直都属于四川所辖,雍正五年八月,清政府为了解决四川与贵州边界插花地的问题,用原属于贵州的龙安府(现叙永、古蔺地区)与原属四川的遵义府(辖遵义、真安、绥阳、桐梓、仁怀)交换,遵义方入黔,留下一句“四川人生得憨,遵义调龙安”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