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公众在与企业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是通过人体的感官传递获得的。企业形象能否真正体现企业的精神文化,能否被社会各界和舆论所理解和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形象与企业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形象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对某个事物的总体印象,简而言之就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要知道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对事物的感知,这一点很重要。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一样,所以它的正确性受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因为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不同形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总体感受、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在印象的基础上加上人们的判断,进而形成一种具有内在性、倾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公众态度。只有大多数人的积极或消极态度才能形成舆论。舆论通过大众传媒和其他渠道(如人们的对话和表达等)反复作用于人脑。),最后影响人的行为。企业形象有好有坏。当一个企业在公众中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时,消费者就愿意购买该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接受该企业提供的服务。相反,消费者不会购买企业的产品,也不会接受企业提供的服务。CIS和企业形象在企业识别系统中是什么关系?在CI在企业识别系统中的推广和传播活动中,人们把“CI就是企业形象”解释为不能准确表达“CI是什么”这个问题。CI真的是企业形象吗?CI与企业形象密切相关,但不是同一个概念。CI的英文全称是Corporate Identity,意为企业识别。企业形象的英文全称,虽然也简称CI,但英文差异很大,这是其一。其次,它们有不同的含义。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公众和全体员工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观念、行为和个性特征的客观反映。CI是传播和塑造企业的工具和手段。我们说企业导入CI的目的是通过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当然还有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内在品质,但并不意味着CI就是企业形象。第三,CI与企业形象的要素有很大不同。企业形象由产品形象、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环境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经营者形象、公共关系形象和社会形象构成。企业识别的CI包括三个系统:心智识别、视觉识别和活动识别。CI是企业在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中的特定位置和个性化特征,是企业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方法在公众心目中获得价值认同的结果。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企业必须随着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必须通过重新定位和调整经营理念来塑造新的企业形象。这就是CI的任务,即不断地使企业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正,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企业、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平衡状态。如果CI只是企业自身形象的社会传播,那么对于那些已经有了良好形象,但信息传播力不强的企业来说,它的作用也仅限于信息传播设计。但事实上,大量企业将CI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手段,因为它们的形象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日益激烈的形象竞争的需要。这也是词产生和发展的深层基础。CI是塑造企业形象最好最快的方法,但不是企业本身。CI是企业管理的有力助手。与营销、公关、广告相比,CI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企业形象的构成企业形象的构成:产品形象、媒体形象、组织形象、标志形象、人员形象、文化形象、环境形象、社区形象。产品形象质量、风格、包装、商标、服务机构形象体系、制度、方针、政策、程序、流程、效率、效益、信用、承诺、服务、保证、规模、实力人员形象。员工文化形象、历史传统、价值观、企业精神、英雄人物、群体风格、职业道德、言行规范、企业礼仪和环境形象、企业立面、建筑、地标、布局和装饰、展示系统、环境保护和绿化社区形象、社区关系和社会舆论。虽然企业形象的构成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层次,即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l)企业形象——由企业理念、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战略、企业伦理、企业精神气质等精神因素构成的企业形象子系统。(2)企业行为形象——企业组织及其成员在内外部生产经营管理和非生产经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由员工素质、企业制度、行为规范等因素构成的企业形象子系统。内部行为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管理、考核、奖惩,各种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企业风俗习惯等等;外部行为包括采购、销售、广告、财务、公益等公关活动。(3)企业视觉形象——由基础和应用标识、产品外观包装、工厂外观、机器设备等组成的企业形象子系统。其中,基本标志是指企业名称、标志、商标、标准文字和标准颜色,应用标志是指象征性图案、旗帜、服装、标语、招牌、吉祥物等。,而工厂外观是指自然环境、商店、橱窗、办公室、车间及其设计和布局。在企业形象的三个子系统中,理念形象是最深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最外在、最容易表达的部分,它和行为形象是概念形象的载体和外化;行为形象介于两者之间,是概念形象的延伸和载体,是视觉形象的条件和基础。如果把企业形象比作一个人,观念形象就像他的头脑,行为形象就是他的四肢,视觉形象就是他的脸和体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首先要靠自己的内功——向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其次,要依靠企业的真实传播——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公众介绍和宣传自己,让公众相互了解,加深印象。在公私关系中树立企业形象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上。(1)内在精神。内在精神是指一个企业的精神和气质,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形象的脊梁和骨架。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开拓创新精神。这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具备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都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即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活动的需要和不同的公共对象,不断补充、完善和创新公关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丰富、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这就要求公关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求异的积极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无畏的探索精神和积极的灵感。②积极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企业要有自己的社会理念,不仅要在营销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公民形象,还要关心社会问题和社会公益事业,让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造福人民和社会。现代企业不仅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以此来表明企业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也能赢得公众对企业的普遍青睐。因此,企业在开展对外公共关系时,要把做好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作为重要内容。③诚实公正的态度。企业要守法经营,公平交易,服务周到。这种诚实正派的竞争态度和管理风格是企业形象的基础。(2)外貌和形象。企业形象的树立主要取决于其内在精神品质的外观,也得益于公众与公众关系的精心设计。这就需要公关人员善于使用一些易于传播和记忆的象征性标记,使人们在众多事物中容易识别,从而加深外部公众对企业的印象。(1)企业名称。有人认为这是树立企业形象的第一步。商业上有句老话叫“卖招牌”,因为招牌的好坏对消费者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解放前,旧中国有些企业是很讲究的。这是一个集沉默、警告、训练和反应于一体的精简广告。所以,企业的名字要像给人命名一样精致,而且要易懂好记,清新醒目,寓意深刻;避免空洞、无聊、概念化、无特色的名字。一些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有意识地将产品品牌和企业名称统一起来,也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及其可口可乐饮料;北京第三服装厂创建品牌后更名为长城雨衣厂。这样,长城牌雨衣的推广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也相应加深了人们对企业的印象。(2)企业广告。这是一种诉求手段,一切都要以加深公众印象为中心。它应该调动一切因素来影响公众对企业发出的信息的主观选择意向。这种推广公司自身公关的广告比产品广告更难成功。它要求广告的特点与企业的特点和形象相协调,适当地以一定的语气重复,并不断变换内容和形式,以保持信息的新鲜,但同时又不留下固定的主题。总之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又要刮目相看。③企业的标志。它是现代设计的一部分,包括商标和组织标志。因为它易于识别、记忆、欣赏和制作,所以在保证信誉、树立形象和加强传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良好形象的一部分,是企业的无形财产,其价值是可以估计的。因此,企业可以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标志作为自己的标志,以独特的艺术创意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达到加深公众感知的目的。④代表颜色。心理学指出,颜色在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可以选择某种固定的颜色,用于企业与外界交流的各个方面,如办公室、商店、包装系统、广告、工作服等。,形成企业的独特风格,从而在心理上加深公众的感知和印象。⑤环境设施。这在商业企业中尤为重要。商业企业舒适优美的环境布局和先进的商业设施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上影响顾客和员工,进而直接影响商业效果。总之,企业形象的内容是全面的,它不仅是企业产品的形象,也是企业文化的表现,涉及诸多因素。因此,作为形象设计的公关部门,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大众的心理需求、兴趣和习惯,进行科学的策划和设计,确保企业形象的完美、独特和独特。树立企业形象的原则任何一个企业要在公众中树立信誉,保持良好的形象都不容易,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原则。①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要树立全局观念。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树立公信力和形象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独立完成的。因此,企业的公关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制定统一的公关政策来协调企业的公关活动,使之统一、整合、科学,使企业各部门的公关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否则会出现反复甚至矛盾的不良后果。②长期性原则。建立信誉和形象是一个持久的战略目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企业公关人员和全体员工长期努力的结果。这是一个“聚命”的过程。这样的形象只有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否则一夜之间创造出来的形象很可能一夜之间就崩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的需求也会在很多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企业要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公众对企业的评价标准,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使自己企业的形象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以适应社会潮流。由此看来,树立形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公关人员不断努力,不能懈怠。③竞争原则。企业形象的树立是竞争的结果,也是加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企业信誉和形象的建立不能靠欺诈和互相排挤,而要靠自身的力量。管理得当,服务优良,宣传手段有效,社会交往真诚,职业道德良好。企业只有认真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在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的同时吸收他人的优秀经验,才能在声誉和形象上赶超竞争对手,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形象的构建考察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可以洞察文化的系统概况和整体水平,也可以评估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真实实力。一个企业的良好形象主要表现在:企业环境形象、产品形象、领导形象和员工形象。1科学的企业理念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灵魂。目前,企业理念已经成为知名企业最流行的理念,并悄然引起了企业管理理念的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口号,反映自己的理念,展示自己的目标、使命、经营理念和行动准则,通过口号鼓励全体员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口号”通常是指企业理念的表达。海尔集团的“日常事务越来越好”和“次品就是废品”以及三洋制冷株式会社的“永无止境的改进”都说明了精神理念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对企业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企业精神的培育不能简单化,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2优美的环境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企业环境代表着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文化素质,标志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形象。第一,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反映。如果企业是员工工作生活的地方,那么就必须有适合员工工作生活的保障设施,让员工合理、安全、文明地工作生活。第二,营造优美的企业环境,营造友爱的工作氛围,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一环。工厂、生活区、办公设施、生产车间、产品、现场管理和生产服务都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因此,每个企业都要精心设计工厂的布局,严格管理工厂的环境和秩序,不断提高企业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努力营造优美、高雅的企业文化环境,把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陶冶员工的情操,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为企业增光添彩。3高质量的产品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首要任务。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和缩影。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生存,自己发展。以及生存发展的出路。往往取决于企业的产品所带来的社会效益。首先,企业要想提供优质的产品形象,就必须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声誉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政治问题,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抓住产品形象的重点,可以促进其他形象的同步提升。要把产品形象渗透到质量管理体系中,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严把质量关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创名牌,提升企业知名度,创造企业最佳效益。在市场经济中,随着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必须自觉扩大知名度,加强市场竞争。更优秀的产品会让产品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同时,要加强产品的对外宣传,个性化宣传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辽宁食品集团公司的定语,“一切为了美味、营养、健康”是对企业特色产品的高度概括,有很好的延伸和升华。4清正廉洁的领导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企业领导者在企业中的主导作用和自身的示范能力是领导形象的具体体现,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首先,企业领导人的作风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因此,企业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成为踏实肯干、精通业务技术、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管理者,还要成为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领导者。其次,要提高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第一,企业领导者要把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品位文化素养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把握企业文化的方向和基本原则,在学习和借鉴优秀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开拓视野,不断创新。5敬业的员工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基础。员工的整体形象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爱钻精;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以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赢得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企业文化建设为提高质量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服务。豪华的装修,雄厚的财力,解决不了企业发展的问题,关键还是人。动员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实践,要做到“三个满足”,即满足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需要,满足员工渴望成功的需要,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适应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物质精神需求的意图,营造适应企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在职培训、技术竞赛、脱产轮训和党校、政治学校学习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政治、技术、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以基础教育、技术水平教育、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网络和考核管理办法。同时,要开展各种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思想好、纪律严、业务强、作风硬的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