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农村的“大脚超市”,日营业额3000,JD.COM、华冠已陆续进入市场。

作为便利店的“扁平化替代”,农村地区的便民商家一直以杂货店、夫妻店的形式经营,难以品牌化、连锁化。但随着北京便民商业网点的进一步发展,大牌连锁便利店正在下沉。他们不是在抢劫小卖部和夫妻店,而是通过授权帮助他们“转正”。

4月24日,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北京市农村便民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典型示范项目试点现已落地。

门头沟水峪嘴村的田萍便利店正在进行第二轮改造升级试点。田萍便利店由原来的夫妻店变成了京西便利店。

据了解,改造升级前,田萍便利店灯光昏暗,糕点露天销售,商品种类极其单一,大量商品积压堆积在过道里。

改造后,店内装修一新,多间明亮的房间,商品摆放在不同的区域,包括果蔬预售区、便民服务区、快递区等。店内还可获得家政、维修、打印等服务,并配有免费医疗箱和体温计。

据老板邵姐说,现在进货方便多了。以前需要去批发市场进货,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下单。不仅如此,邵大姐还通过网络平台做起了团购生意。

邵姐的京西便利店目前上架的商品有800多种,全部来自正规厂家,质量有保证,价格实惠。由于离景区近,人流量大,店里每天营业额能达到3000元左右。

田萍便利店的转型可以看作是京郊小店升级的一个样本。北京东京喜事业群负责人高申表示,2022年,JD.COM将在北京新建和改造100家试点门店。

据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计划联合怡情、华冠、犹大等北京知名连锁品牌在门头沟、通州、大兴等地开展类似试点,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千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

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店正在加入升级换代的“阵营”。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建或改造村级便利店3.69万家,共改造村级电子商务快递服务站14.8万家。

农村便利店的经营者往往是当地村民。由于经营理念的差距和运营资金的不足,小店很难通过自主转型来提升档案。

小店升级中,以邵姐为代表的农村小店经营者提出,希望提升基础装修和管理质量,增加一店多能的业态帮助获客,实现店面销售的增长。此外,农村小店生意周转困难,改造资金往往有缺口,也导致改造进度延迟或改造效果不理想。

针对小店的融资需求,我了解到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推出了“农村便民贷”产品,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一周内即可放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消费市场复苏强劲,甚至超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9.7%,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6个百分点。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农村市场销售额增速一直高于城镇。下沉市场消费稳步增长,万亿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事实上,市场下沉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关注的焦点。2021年,JD.COM推出京西,收购华冠超市,淘宝特别版也在市场上投入了营销费用。国美的安迅物流服务半径已经覆盖了99%的地级市和80%以上的乡镇。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市场竞争下沉的内在逻辑将是通过对生产终端的赋能,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优质化,并精准触达消费者。生态更完整的电商公司,未来的竞争力会更强。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看来,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更追求商品的性价比,平台化运营可以缓解流通壁垒。在下沉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也要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以显示自己的竞争力。

-结束-

文王

编辑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