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中是受伤最重的地区吗?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应该混淆。地震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震级,对应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同一地震应该只有一个地震震级值。但是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是不一样的。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们“造”出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地震后一个地方的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区土壤条件有关。这和炸弹爆炸后,远近的伤害程度不同是一个道理。炸弹中炸药的数量就像星等;炸弹对不同地方的破坏程度就像强度一样。

地震有大有小,有远有近,大小不同、震中距不同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所以承担风险的方法也会不一样。不用担心远震和小震。只有近震和大震才需要避免。所以地震发生时,要冷静,注意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距离。远震和近震的区别在于,远震没有起伏,只有缓慢的水平晃动;最近的地震是先上下颠簸,然后开始水平摇晃。大地震和小地震的区别在于,附近的小地震感觉不到明显的上下颠簸和水平晃动,只感觉到轻微的抖动,有的只感觉到被推了一下。

但大地震在起伏和水平晃动方面非常强烈和快速;震级越大,振幅越大,上下颠簸和水平晃动的时间越长。当房屋剧烈颠簸摇晃时,人能感觉到房屋在强烈摇晃,摇摇欲坠,放置的物品一落一落,正在移动的人会摔倒,状态不稳的人会从原来的地方摔开,有呕吐感。大地震发生时,有时会出现一些难以想象的现象,如强烈的地声、奇怪的地光、难闻的地气等等。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的调查,地震发生时,远离震中的北京、上海等地高层建筑上的人,感觉像波浪一样左右摇摆或来回晃动,头晕目眩。

在震中及附近地区,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剧烈的上蹿下跳,随后是大幅度的左右摇摆。剧烈的上蹿下跳和大幅度的左右摇摆的时间差不一,从震中附近的两三秒到远处的十几秒。从开始的剧烈大幅度摆动到明显减弱,持续时间大概两到三分钟。据调查,地震发生时14: 28至14: 30之间,大部分房屋倒塌。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得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震中称为宏观震中,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和微观震中往往不重合。1900以前,没有仪器记录的时候,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根据破坏范围确定的宏观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