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猫商标

这是一群渴望改变命运,有心单纯做包子的人。

6月65438+10月65438+2020年2月,一家专门买包子的公司上市了。

名字叫巴比食品,11连续板,股价翻了两番,总市值超过13亿元。

据报道,鲍比食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刘会平。

这个人是哪里人?

安徽江镇人,初中辍学,朴实无华的农民工。

他的故事无聊又纯粹。

1

安徽是中部省份。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一直处于舅舅不疼,外婆不爱的状态。

皖东有皇帝,皖南有秀才。这些都是美好的话语。

其实从安徽出去的最多的就是农民工。

怀宁江镇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城镇。

北方有山,南方有河。

这是一个出了名的穷地方,几乎没有耕地,商业交通也很差。

如何改变命运?

只能出去打工!

20世纪80年代,江镇兴起了外出打工潮。

男人去黄山运柴,女人去江南采茶。

在90年代,有了更多的选择。

有的去大城市捡废品,有的开二手手机店。

总之,钱来了就去做,不要挑食。

直到一个叫何小红的人出现,彻底改变了江镇的命运。

1987年,19岁的何小红和哥哥去歙县开了一家馒头店,这里旅游资源丰富,馒头卖得出奇的好。

短短几年,何小红买了手表、收音机、自行车...

靠卖馒头成了万元户,这个消息在我的家乡江镇成了大新闻。

很多年轻人都像他一样卖馒头。

而且,大部分都赚了钱。

学徒何小红,端午节开店,过年赚了1多万。这是90年代皖南山区的地主老财。

在致富的作用下,江镇人成群结队地卖馒头。

这种简单、机械的小生意,是为山里人量身定做的。

馒头,醒酒和面,没什么技术含量。

早起蒸热就好了。

据村民回忆,那段时间很少有人赚不到钱,唯一的门槛就是辛苦。

2

1995年,我们的主角刘会平初中辍学。

反正不是学习的材料。早出来打工,早挣钱,是山民的普遍意识。

当时,刘会平已经65,438+07岁了。看到同一个家乡卖包子的人太多,他准备另辟蹊径,去贵阳学做包子。

带馅的包子比小笼包受众更广,相对来说,利润也会更高。

两年后,刘会平学成归来,带着攒下的4000元独自一人来到上海。

早些年,对于很多安徽人来说,合肥不是省会。

经济富裕的上海、南京、深圳是省会。

当时上海是华东地区经济最发达,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

刘会平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如果他想赚钱,他会赚大钱。

但就像所有成功企业家的故事一样,他们都有失败的垫脚石。

刚到上海,刘会平的第一家店因为付不起房租关门了。

位置不好,包子的味道也不是很受当地人欢迎。

于是,他借了钱,跟当地人学着炒馒头。

但我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在这个时候,我将回家过年,即使我没有脸去见我在江镇的长辈。

赌一把!

在支付了一万多元的学费后,刘会平仍然认为他会成功。

他总结了包子店的三个成功因素:

1.位置很重要。靠近白领的聚集地。他们喜欢在上班的路上买早餐。

2.味道很重要,馅料要适合当地的口味。

3.最后,卫生一定要干净。以前,我没注意过这片土包子。"

然后,他又借了一笔钱。

然而,他反而越来越灰心,在房租更贵的河南中路,新闻晚报办公楼附近开了一家店。

名字由当地的“刘师傅大包”改成了“巴比馒头”的洋名。

位置好,生意好,李嘉诚说。

果然,他的店每天早上都要排队。

25岁时,刘会平严肃地问她:

王凤梅听后惊呆了。“没想到会遇到这么有世界格局的小馒头店老板。”。

于是,她写了一篇引起多家电视台拍摄的报道。

刘会平的包子,口耳相传,越卖越好。

做一个好的包子店很简单,但是要做大,要上市。

难!

受到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刺激,刘会平想,他们为什么做这么多生意,在世界各地开连锁店?

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品牌。

这时,上帝帮了刘会平一把。由于生意兴隆,许多在上海卖馒头和糕点的村民找到了刘会平,希望能挂上“巴比”的牌子。

刘辉顺利开了很多连锁店。

他学习了肯德基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中央厨房,集中在一个地方准备馅料,然后送到连锁店。

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高收益,业务滚雪球。

这时候助攻又来了。

2004年,一个叫耿的人创立了上海神户食品有限公司,并以巴比馒头的名义招募加盟商。

想虚张声势赚个快钱。

而且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宣传册,在形象设计上比原来的“巴比馒头”要好。

得知此事后,刘辉翻出律师函,起诉耿吴德。

结果,我赢得了另一波名气,也学到了李鬼的技巧。

刘会平开始全面升级品牌,重新设计logo,注册商标,巩固护城河。

生意越做越大,投靠到面食小王子平江镇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从选址到馅料配送,一站式,刘会平吃肉,他们也能吃肉。

“巴比馒头”也从上海走向全国。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白领的数量越来越多。

他们早起,早挤公交地铁,早投入工作。

为此,很少有年轻人会悠闲优雅地做早餐。

楼下买两个馒头,一杯豆浆,是大多数工人的选择。

那么一个包子店能赚多少钱呢?

近年来,江镇人的包子神话还在继续。

他们在各个城市建立了包子的品牌,当地人民喜欢什么口味,他们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卖什么口味。

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这才是好生意。

在工业化时代,江镇的年轻人很少自己做包子。他们买个机器拌馅,一次能生产上万个包子。

过程变得简单,但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2020年,一个安徽“土包子”带着简单的包子去赶集,成为首富。

这个故事朴实无华。

只是一群渴望改变命运的人,单纯做包子的心。

这一点,天津贵族们“狗不理”地学会了。

我们普通人也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