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经济

主要商品有光电、建材、纸业、汽车配件、精细化工、家具、机械制造、玻璃加工、铁观音、华安玉、青花肉桂、华安平山柚、竹垫、竹枕、筒垫、竹垫、雕刻工艺品、高档板材、高档家具、保健品、华安观赏石、苦菜、蕨菜、中国藤茶等。

到1994年末,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按1990不变价格,下同)34109000元,比1949增长25.7倍;工农业总产值63676万元,比65.438+0.949增长365.438+0.2倍;粮食总产量达到70915吨,水果产量2376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84元,比1978增长了19.2倍。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将达到55亿元,增长16%。工业总产值93亿元,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亿元,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25%。农业总产值24.4亿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增长5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54.8%。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4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40.97%。农民人均纯收入9127元,增长14%;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16350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5438亿元,增长25%。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865438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19亿元,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增长18.7%;农业总产值30.73亿元,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42亿元,增长27%;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654.38亿元,增长27.5%;公共财政总收入7.07亿元,增长12.12%;其中,地方公共收入4.83亿元,增长17.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4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1830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增长18.3%;外贸出口总值达到654.38+0503万美元,增长60.4%;实际利用外资493万美元。建国前,华安人民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封闭自给的自然经济生活。农业内部的单一结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建国后,华安人民逐步打破了原有的“农业是种粮,粮食是种稻”的单一结构,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他们在保存粮食、甘蔗的同时,扩大种植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大力推进特色、规模化基地农业的发展,在全县建立了用材林、四季笋、香料(桂皮)、食用菌。农业总产值1988(按不变价格1990,下同)10865万元,1994年达到23520万元。农副产品主要有大米、茶叶、烟叶、竹笋、甘蔗、柚子、柑橘、鳗鱼等。

2008年,华安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54.38+0.68亿元,增长6.0%。茶产业持续发展,新植茶叶1万公顷,总面积0.75万公顷,产值7.3亿多元,成为全国第二大铁观音生产基地。扶持茶叶生产,出台茶叶种植加工优惠政策,提供配套补贴31.5万元,鼓励西部地区群众发展茶产业。高马线上的三个乡镇新种植了300多公顷的优质茶叶。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茶文化节、华安铁观音交易会,签订茶叶购销协议2.7亿元。创建茶叶品牌,成立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出台茶叶企业创建品牌激励政策,鼓励茶叶企业积极创建品牌。全县通过QS认证的企业18家,绿色食品基地3个,有机茶1个,面积全省第一;获得省著名商标2个,名牌1个。

全县茶叶面积从2005年的65438+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16万亩,实现人均1亩茶叶;茶叶加工企业从2005年的2500多家发展到2065年的9000多家,438+00,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品牌建设卓有成效。花县茶叶成为农业部定点市场,茶叶产值从2005年的7.5亿元增长到6543.8+0.6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华安县最具特色、最有利于富民的产业。华安是一个山区县。过去交通闭塞,百姓举步维艰。由于17 (1928)年5月建县,20多年来工业几乎是空白,直到1949+018年5月华安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山区丰富的水电和森林资源为先导,华安人民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电力、冶金、食品、林业、机械、化工、建材、食品、造纸、印刷、家具等工业集团,全县工业企业1994家。从65438年到0994年,乡镇股份合作企业500多家,乡镇企业总收入44206万元。1988(按1990不变价格,下同)工业总产值11797万元,1994达到40156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糖、松香、生铁、机器砖、机制纸和纸板、草酸、罐头食品等。

2008年,华安县初步建成光电、建材、造纸、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家具、机械制造、玻璃加工等强势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26家增加到2006年的71家,产值50.22亿。其中,投资超过5亿元的李生电光源、龙翔工业草酸相继投产,投产产值超亿元项目17个。2005年至2010年,全县共报批土地14500亩,其中工业用地9796亩。华安产业集聚区被商务部、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称号,被省信息产业厅授予“福建省光电产业园”。2010年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国政府征收重税,商品匮乏,物价飞涨。建国后,人民政府整顿市场,粮棉油统一购销,市场逐渐稳定。65438年8月至0953年8月,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商业公司和供销社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形成。1978以后,遵循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空前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8年为5273万元,1994年达到13307万元。

2011至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增长16.3%,比2010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商品销售额1.31亿元,增长45.4%;规模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3万元,增长86.7%,比同期2065.438+00高53.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500万元,增长46.9%,比2010同期加快10.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