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地震,我该如何逃生?
1.浴室
卫生间是全屋空间最小的,天花板和管道可以被周围的受力柱有效支撑。地震的时候,有时候来不及救人,人生存最需要的就是水。卫生间里有水(至少马桶的水箱里有),所以这就是躲的理由。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房间时,要尽量远离炉灶、煤气管和易碎的碗碟。如果厨房和卫生间位于建筑的角落,隔墙是薄壁,就不要选择它作为减震的最佳位置。
2.室内三角形空间
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房屋倒塌后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相对安全的生存场所。这些地方主要是指大型坍塌体和支撑形成的相对空间。室内容易形成三角形空间的地方有:实心家具附近;内墙的根部和根部;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地方。
逃生总结:如果在建筑物内,应迅速远离外墙、门窗、阳台,选择厨房、卫生间、楼梯间等不易倒塌的小空间。也可以躲在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比如墙根、墙脚、实心家具。你也可以藏在桌子下面。千万不要盲目跳楼、乱跑或使用电梯。
平房-
快速逃离
1.迅速逃离
地震前十几秒,常有呼啸隆隆的风声,天空中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地光和震云。利用好12秒的地震波差立即逃生...
2.来不及跑的时候,可以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墙边、炕沿下、坚实的家具旁,趴在地上,闭上眼睛,用鼻子呼吸,保护头脑等关键部位,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阻挡呛人的灰尘。当你用火时,你应该关掉煤气或电的开关,然后迅速逃离...
逃生总结:如果住在平房里,可以迅速躲到桌子底下、床下和墙边、炕沿下和实心家具旁边,躺在地上,闭上眼睛,用鼻子呼吸,保护头脑等关键部位,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阻挡呛人的灰尘。当你用火时,你应该关掉煤气或电的开关,然后迅速避开它。
* * *位置-
因地制宜,紧急减震
在剧院、体育馆等。
就地或排椅下蹲下;注意避免吊灯、电风扇等悬挂物;用书包保护头部
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
选择坚固的柜台、物品或柱子,蹲在内侧角落,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免玻璃门窗、玻璃窗或柜台。
在行驶的电动(汽车)汽车中
抓紧扶手,避免摔倒或磕碰;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后下车。
现场减震—
躲在坚固的障碍物下
避开山坡上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麓、陡崖,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避开陡坡和悬崖,防止地裂缝和滑坡。
避免滑坡、塌方、泥石流。
遇到滑坡,要往与滚石垂直的方向跑,千万不要往滚石方向跑下山;也可以躲在坚固的障碍物下,或者蹲在沟渠、树冠下,特别注意保护头部。
■自助和互助指南
如果被倒塌的建筑掩埋
不要忘记下面的逃跑黄金法则。
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掩埋的人员,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大的外伤,就要坚定被救的信心,妥善保护自己,积极实施自救。自助原则包括:
-尽量用湿毛巾、衣服或其他布捂住嘴、鼻子和头。防止粉尘呛人窒息,也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尘和压在身上的物体。
-用身边可移动的物体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崩溃;扩大活动空间,保持充足的空气。
——几个人同时被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谋划,团结协作,必要时采取行动逃生。
-寻找并打开逃生路线,努力逃离危险,走向更明亮、更安全、更宽敞的地方。
——你一时脱不了险,就努力保存实力吧。如果能找到替代品和水,就要做好保存使用的打算,尽量延长存活时间,等待救援。
——养精蓄锐,不要盲目呼救。周围很安静,或者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走动,就用砖头、铁管等东西敲敲墙壁,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确定附近没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是指对脱险人员和被埋在废墟中的特殊救援人员的救援。为了最大限度地抢救遇险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抢救被埋人员多的地方,即“先多后少”;先抢救被埋在附近的人,即“先近后远”;先救易救者,即“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的人,扩大救援队伍,即“先轻后重”;如有医护人员被埋,应优先救援,增加救援力量;寻找被埋在压力下的人。
■急救指南
救人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了解和寻找,确定废墟中有被埋人员,然后判断被埋位置,通过呼喊或敲击废墟来传递救援信号。
救援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被埋人员的安全。一、使用的工具(如铁棍、锄头、棍棒等。)不应伤害被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被埋人员所在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造成新的坍塌,使被埋人员再次遇险;第三,尽快与被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如果挖掘时粉尘太大,应喷水降尘,避免被埋人员窒息;第四,掩埋时间长,一时半会儿很难抢救出来。我们可以尝试给被埋的人送去饮用水、食物和药品,维持他们的生命。
救援行动前要有计划、有步骤,考虑哪里挖,哪里不挖,哪里用锄头,哪里用棍子。
如何处理骨折?
骨折是地震后各种人体伤害中概率最高的。所以要掌握一些骨折后急救的基本知识。
骨折确诊后,保持冷静,正确处理。
1.修复伤口。最好用夹板将受伤部位的上下部分固定,并跨过伤口,使骨折部位不能再活动。这样既能缓解疼痛,又能防止因骨折断端移位而损伤神经和血管。在震区,往往找不到像医院一样的夹板。这时候可以就地取材,用厚报纸、两把伞的骨架、扫帚、纸板、树枝等一些硬东西固定伤口,再用布条固定伤口,也可以达到骨折部位夹板的效果。如果实在没有可用的,可以将受伤的上肢固定在胸壁上,将受伤的下肢固定在健侧,也能起到固定作用。
2.如果有出血,轻轻按压止血。止血时尽量不要移位骨折部位。如果出血量大,可以用加压敷料或止血带止血。
3.在等待抢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清洗伤口或上药。伤口表面有明显异物,可以取出。用干净的布或纸巾轻轻盖住伤口。千万不要把暴露在体表外的开放性骨折的断端往后推,以免把污染物带入深层,只要盖上就行了。
4.在固定好之前不要移动伤员。如果是自己骨折,一定要告诉周围想帮你的人,不要随便动你,以免骨折加重。
■防疫指南
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自然疫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
不可食用的食物:用水浸泡过的食物;未密封的罐头食品;死畜禽和水产品;埋在地下的腐烂的蔬菜和水果;来源不明、无明确食品标签的食品;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不明的蘑菇等菌类食物;加工后在室温下存放超过4小时的熟食。
饮用水:经澄清、过滤、消毒后方可饮用,可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首选井水,井要修井平台,井场,井盖。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禁止修建厕所、猪圈等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并设置专用水桶打水。其次,可以选择未受污染的山泉、溪流、上游水,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和垃圾。最后是自来水供水管道、抽水井等。可根据情况选择,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点必须有专人管理。